《咏鹅》教案

时间:2024-09-10 17:44:52 | 作者:未知

《咏鹅》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鹅》教案1

  一、课文说明

  《咏鹅》是一首古诗,用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鸣叫时的声音及神态;鹅弯曲着脖子,朝着天空叫,好像在唱歌似的。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一身洁白的羽毛,浮在绿绿的水面上,一双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表达了作者对鹅十分喜爱的情感,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3.图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那请大家先猜个谜语,猜对了,它才肯和大家见面。你们有信心吗?(放录音)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鹅鹅鹅,快快猜猜我是谁?

  2.出示“白鹅戏水图”,(放录音)你们看,我长得漂亮吗?你能说说我长得什么样吗?我在干什么?

  3.(放录音)你们说得真棒!唐朝的时候,有位大诗人叫骆宾王,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有一天,他到池塘边散步,看到大白鹅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样子,他非常喜欢,便即兴写下了一首诗《咏鹅》,(板书课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你们想读读他的诗作吗?

  (二)学习新课。

  1.对照拼音初读古诗,读准、读好10个生字:咏、曲、项、歌、毛、浮、绿、掌、拨、波。

  2.检查读的效果。

  (1)难读字音:项

  (2)易读错字音:曲、拨、波

  3.同桌互相检查,指名读。

  (1)朗读时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谁还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同学和教师帮帮你。(学生质疑、答疑,如答不出,老师再启发引导)

  (3)大家说得那么好!连大白鹅也想说了,你们想听听大白鹅说些什么吗?(放录音)同学们,你们刚才说得都非常好!可是,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4.(1)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

  (2)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诵读古诗。

  (3)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播放古诗画景,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5.(1)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象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连放数遍录音)。

  (2)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描绘出自己脑海中呈现的画面呢?(唱唐诗、跳舞、绘画、朗读、表演、语言描述等,也可合作完成)

  (3)播放课件,展示动态画面《白鹅戏水图》,巩固感知,想象的成果。

  6.(1)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青、有动有静的感人画面,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中吟出了这首小诗?(体会朗读、练习背诵)

  (2)多种形式的`读、背。(领读、跟读、诵读、赛读等)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朗读得真精彩,大白鹅都忍不住要夸夸你们了!(放录音)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棒!我听了非常感动!可是,聪明的你们,能不能也像骆宾王一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用诗歌,儿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集体、分组、个人)

  2.学习生字:咏、曲、项、毛、浮、绿、掌、波、拨、马、乌、鸟、写、毛、车。(抽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出示新笔画,说明名称、写法。教师范写一个,带领学生书空。

  2.学习写字。

  (1)出示:马、乌、鸟、写

  观察:在这些字中,有我们新学的笔画吗?请你找出来。(学生找出来后,教师用彩笔标出)

  分析字形,比较这四个字的异同。(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忆字形,如画画儿、形象记忆、讲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指导书写:先书空数遍强化字的笔顺,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格中的位置,再指导书写。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毛、车、火”。(观察:与前面学的几个字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

  (三)知识延伸。

  让学生将课前找的一些五言诗和同学交流,按照课上所学的诵读五言古诗的节奏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体会。

《咏鹅》教案2

  设计思路:

  这节活动与其他活动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采用砂皮纸为载体进行美术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其中的不同。因此在选择动物上也有以下思考:形象表现简单,砂皮的深色背景下选择白毛的鹅,效果突出。而《咏鹅》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通过古诗内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帮助幼儿表现出大白鹅的基本特征。尤其是“2”字较形象地引导幼儿联想到大白鹅的长脖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运用古诗《咏鹅》让幼儿在吟诵古诗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环节中通过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较形象地把握大白鹅脖子长的特点;引导幼儿能充分地表现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在第三环节的分享交流中引导幼儿关注绘画作品,感受砂皮纸上作画的乐趣并体验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颈部任意弯曲,表现鹅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2.感受在砂皮纸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砂皮纸人手一张、蜡笔(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古诗--理解故事内容,从古诗中了解大白鹅基本特征

  1.幼儿欣赏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好听的`古诗吧。

  2.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白色)它的脚掌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脚掌有蹼、红色)什么是“曲项向天歌”?(弯曲脖子向着蓝天唱歌)

  小结:大白鹅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红掌红冠子、长长弯弯的脖子,大白鹅美丽又神气。

  二、创作表现--在边念古诗边示范讲解中创作表现大白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

  1.教师运用古诗中的四句话进行示范讲解:

  l 鹅,鹅,鹅(画一个大2),l 曲项向天歌(弯曲后画成一个大身体)

  l 白毛浮绿水(画翅膀),红掌拨清波(画出红色的脚掌)。

  l 添上大白鹅红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导幼儿添画蓝蓝的湖水、绿绿的杨柳、蓝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儿把大白鹅的脖子画长,4.提醒幼儿在砂皮上用蜡笔涂色要用力均匀,用先打好轮廓后填充颜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戏中引导幼儿结合古诗关注作品,感受古诗美与绘画美的结合

  1.师生一边念古诗一边轮流点幼儿的作品,古诗念完最后被点到的作品,就请该幼儿来介绍。

  2.说说哪只大白鹅最美?它美在哪里?

《咏鹅》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2、帮助幼儿了解鹅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

  2、 准备字卡:鹅、掌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小猴子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内容。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鹅”

  (3)提问:“鹅在哪里游?“鹅在水里游”。

  (4)提问:“鹅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作总结。

  3、欣赏动画,学习古诗儿歌《咏鹅》

  4、再次欣赏古诗,并认识字卡:掌

  5、游戏;《小鹅找脚》

  请幼儿将撒在地下的字卡宝宝按照名字放到相应的篮子中。

  6、开汽车:

  (1)出示大书,教师引导幼儿小手指读。

  (2)幼儿独立指读

  活动延伸:绘画大白鹅

《咏鹅》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

  2、利用熟字巩固6个单韵母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有关音乐

  教学过程

  一、自学检测。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去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注意观察图画时要有顺序。(出示挂图)

  (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尽量用美的语言来表达看到的。)

  2、指名,试借助拼音读古诗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咏鹅》(板书课题,贴“鹅”字,齐读课题,随文学习“鹅”字)。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说一说骆宾王是怎样来描绘鹅的?

  (2)、再读古诗,复习单韵母,勾画含有单韵母的生字学习认读、记忆。

  (3)、学习书写田字格生字。

  2、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

  (一)指导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1、老师范读,感知诗歌大意

  2、指小组朗读古诗,要求把诗歌的每一个字读准。

  (1)抽生读(评价字音,纠正字音)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初步感知大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是太准了,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你喜欢大白鹅吗?为什么喜欢呢?

  指导朗读。(白、红、绿、青波重读。)

  延伸:大白鹅向着天唱歌,都会唱些什么呢?(同步出示“歌”字,随文识字。)

  抽生回答,并口头组词。

  (2)、教师小结: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着长长的脖子朝天叫着,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一身洁白的羽毛,浮游在碧绿的水面上,用红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中划动着。这是一只多美的大白鹅呀!

  (3)抽生带着感情读诗歌

  (4)全班齐读

  师:我听到好多的孩子读得可有感情了,那就请全班同学带着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齐读诗歌

  (二)识记生字。

  1、汇报圈画的生字。抽生读、教读、

  2、认读生字“红”“绿”。

  3、老师指读生字卡片(向、白、毛、水)抽生认识

  4、抽生组词,教师出示词语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朗读诗歌

  2、师:骆宾王《咏鹅》真让人感到快乐,诗歌原来这样有趣,可以用这样少的字表达这么美丽的画面,真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以后也写好多好多这样美丽的诗歌

  五、堂清检测:

  1、拼音节,连线。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咏鹅》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头饰等。

  四、教学过程:

  组织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课上,老师请来一位动物朋友,让我们来猜猜看,它是谁呢?

  2、播放歌曲伴奏,师出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生:鹅。多媒体出示鹅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大白鹅的样子即主要特点。

  3、师:鹅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唐朝,有一位诗人在他七岁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歌,诗中准确而形象地描述了大白鹅悠然自得游水的样子,你们知道是哪首诗吗?

  生答:《咏鹅》。

  师:是谁写的?能不能给老师们背诵一下?

  生背诵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认读歌词

  1、按节奏跟老师读歌词

  2、加上手势,边打节奏边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板书八分休止符,讲解:表示休止,空半拍。并配合手势教给学生读法,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八分休止符?

  生:两个。 单独练习这两处带有休止符的小节

  (二)、学唱歌曲

  师:古人用诗歌表现对鹅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把这种喜爱之情用最美的'歌声唱出来吧,先来听听小朋友们是怎样唱的吧。

  1、播放歌曲《咏鹅》录音范唱。生可边听音乐边摆动身体。

  2、教师范唱,生拍手打节奏。

  3、学唱第一部分

  师按乐句教唱,生学唱。

  4、比较结束句的不同。指导学生边唱边动手画旋律线。

  5、学生齐唱第一部分,师伴奏

  6、学唱第二部分

  师按乐句教唱,生学唱。

  比较结束句的不同。指导学生边唱边动手画旋律线。

  7、出示表格,比较第一、二部分力度,指导学生用两种力度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及展示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提示学生带有表情、注意强弱对比。

  1、学生演唱歌曲,师伴奏。

  2、分小组演唱,师生评价。

  3、律动表演。学生随教师进行表演唱。

  4、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奖励头饰

  欣赏另一版本的《咏鹅》,设问:你有什么不同感受?

  (情绪不一样,一首欢快活泼,一首优美抒情)师:同一首古诗,但作曲家给它们配上不同的旋律,情绪就不同了。

  三总结

  师: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

  下课。

《咏鹅》教案6

  听琴坐下。

  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动作

  想

  观看Flash动画

  鹅

  嘎……

  一个学生起来背《鹅 》,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背诵 。

  欣赏歌曲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跟教师一句学唱歌曲。

  学生跟教师两句学唱歌曲。

  师生接唱

  生齐唱

  练唱重点部分

  在齐唱

  带头饰唱,六人一遍。由学生换头饰找给表现好的表演。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

  律,通过律动感受鹅

  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

  语文素养的积累,体味古诗文的韵味,与其他学科整合。

  设计意图:

  1.播放 Flash动画,更加形象地营造了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视”“听” 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延伸

《咏鹅》教案7

  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3、愿意欣赏咏鹅,感知咏鹅语言的优美,风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喜欢朗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大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引导幼儿观察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大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大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大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大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那么大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大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大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咏鹅》教案8

  《咏鹅》这首古诗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首古诗,以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鹅游水嬉戏时的神态,描绘得极为生动活泼。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写鹅叫时的样子,后两行写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鹅喜爱的情感。

  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开火车、快速找字、找朋友等游戏,既能巩固听读识字的方法,又能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学,玩中巩固,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教学要求:

  (1)认知要求:学习看拼音识字,并运用听读认识的方法会认8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技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养成认真倾听、主动识字的习惯。

  (3)情感要求:激发学生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制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又因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诗文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作为教学难点,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为了让学生在充满灵性感悟的教学过程中学的轻松、愉快,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猜谜激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是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导入时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白鹅戏水,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感受白鹅的美丽。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

  (二)初读感知

  我先让学生试读课题,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它的读音的,旨在小结识字方法。并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在自渎、互读的过程中圈出自己新认的字,反复练读。在练读中要求孩子们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展示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来检测识字效果并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三)认读生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认识祖国文字的兴趣和热情。我用“开火车”的游戏来检测识字效果,创设《闯关救白鹅》的爱心行动来巩固识字,并渗透德育教育。在整个识字教学中,我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识字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成为一种乐趣。

  (四)品读感悟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描绘的景色。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说说图中的美景美在哪儿?(在清澈的湖水中,几只美丽的白鹅昂着脖子对天高兴地唱着歌。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在清凌凌的水中拨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他们理解了诗意。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领会诗的韵律美,我以“项”字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字意,找出“几只美丽的白鹅昂着脖子对天高兴地唱着歌”所在的诗句,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领会五言诗的韵律,知道要在第二个字后停顿。并学着小诗人的样子,再来赞美白鹅,要求他们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自己的感受。采用师生接读、配乐诵读、个人赛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因素,读出情趣,读出韵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孩子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白鹅的儿歌,帮他们养成查找资料的好习惯。

  (五)学写生字

  出示生字“水”,让孩子们说说它的笔顺,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或商量的语气表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进行了愉快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咏鹅》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②掌握诗中所用技巧和手法

  2.过程与方法:抓住诗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探究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昭君出塞》主题曲《倾心相许》。

  同学们知道课前老师播放的歌曲是什么吗?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昭君出塞的悲剧也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相关背景及解题

  1、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昭君出塞》,以便更好地了解一下这首诗。

  2、解题

  接下来看一段名人介绍《咏怀古迹》的视频。

  三、美读诗文

  1、听视频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课件:视频朗读)

  要求:A多媒体播放朗读,让学生注意朗读语调和情感,并与自己课前试读对比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B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

  明确:诗歌基调:沉郁怨愤。

  2、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

  A、学生自由读,一边朗读,揣摩作者的感情

  B、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大意,并找出本诗的诗眼。(怨恨)

  C、指名学生朗读,同学点评

  3、学生个别读。(何宇、陈玲)(黄玲玲)(课件:视频朗读)

  四、合作探究、品味情感,归纳主旨

  讨论:昭君有何怨恨?为什么怨恨?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出示课件)

  预设:【生1:我认为她怨画师。因为画工把她画丑了,让她见不到皇帝。

  生2: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远嫁匈奴,想回家却不能回家。

  师:嗯,很好。谁还有吗?

  生3:老师,我认为她也怨恨皇帝。其实她心里很明白,一个小小的画师怎么会有那么大胆,还不是皇帝昏庸,才导致了她的悲剧。

  生4:老师,我看过史书说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这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谁能接受得了啊。昭君又怎能不怨恨啊!

  师:说得非常好。匈奴的这种习俗真的令人无法接受,那种痛真的足以摧折人心!她有怨恨那是必然的。概括起来她的怨有着几个方面:(课件)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及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和对皇帝昏庸的怨恨

  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课件)

  生:明确:一去紫台连塑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形是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播放《昭君出塞琵琶曲》

  《五更哀怨曲》王昭君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讨论:诗人咏叹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联系写作背景与杜甫身世)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曾因上疏救宰相触怒唐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作者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社会仍然动荡不安,战争也接连不断,诗人依旧客居他乡,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出示课件)

  预设:生1:我认为二人遭遇上相似。

  师:具体阐述一下。

  生1:王昭君貌若天仙,却被宫廷画师毛延寿画得丑陋无比,据说被画成了一幅克夫相,使得汉元帝忽视了她的存在,最后被远嫁匈奴,死葬异地,实为凄惨;杜甫胸怀大志,饱读诗书,却在长安困顿了十年左右,虽当过小官,但仕途坎坷,沦落憔悴,终病死舟中,遭遇不好。二人在这方面很相似。

  师:阐述的的很好,足见你的涉猎之广,很棒。其他同学找到两人身上的相似之处了吗?

  生2:二人都在思念家乡吧。你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一“留”,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明了王昭君人虽远去,但心留在了家乡,所以她应该在思念故园。还有一句“环珮空归夜月魂”,似乎是说她的魂魄在月夜之下独自回到家乡。作者写首诗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社会仍然动荡不安,战争也接连不断,诗人依旧客居他乡,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师:说的很正确。(学生抢着答)

  生3:老师,我认为他们都爱国。我们刚刚学过的《秋兴八首(其一)》与本诗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其中有两句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风云”语带双关,暗含着对国事的忧虑,这足以说明他爱国。

  师:刚才学生能把从《秋兴八首(其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咏怀古迹》上来了,真是让我吃惊。我太欣慰了。哪位同学又找到了他们的相似之处?

  生4:我认为二人都怨恨皇帝。要是不是皇帝昏庸,昭君也不会远嫁异域,也不会有环佩空归事情发生吧。同样,要是不是皇帝昏庸,不辨忠佞,他也不会被疏远,社会也不会一直动荡不安,只是他飘泊半生,有家难回。

  师:真是有理有据,让人无可辩驳。其他同学找到还能找到吗?

  生5:老师,我认为他们二人一定都很孤独寂寞。

  师:何以见得?

  生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想想王昭君一个人在塞北大漠,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够孤独的,够寂寞的。杜甫到了晚年还那样的辗转漂泊,身边也没有亲人的消息,后来他的好朋友严武也死了,孤独寂寞也是一定的。

  师:说得好。看来,王昭君与杜甫身上的相似点还真不少,如果再挖掘下去,一定还能找到相似的地方,限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探讨到此。找到了二人的相似点,由此可知作者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那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归纳诗歌主旨(提示: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诗人咏叹王昭君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故乡难回的深沉怨恨。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小结:这首诗让我们感觉到诗人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深沉怨恨。

  五、佳句赏析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提示:可从修辞、词语和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

  生1:我认为“赴”字用的很传神,能让人产生联想。荆门是昭君的故乡,作者用一个“赴”字就赋予了群山以意识和生命,让群山也知道荆门出现了昭君,它也迫不及待想去见一样。我还体会到其中蕴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师:很好。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都没想到这一点。

  生2:这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再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图景,使全诗气势磅礴,可算得上本句的点睛之笔。

  师:赏析得非常好。

  生3:这句诗运用了烘托的手法,突出了昭君的奇美与坚强。

  总结:诗歌的主旨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写昭君的出生地,通过咏江山之奇绝引出歌咏的对象,进而烘托佳人的奇美和坚强,接着诗人运用对比和反衬手法,用两联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在尾联明确点出昭君的怨恨,将感情推向高潮。

  六、作业布置

  1、比较阅读

  (提示:要知内容,在体味情感)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和亲功绩赞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在这首诗中,昭君成了一个为了民族团结欣然和亲的巾帼英雄。)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内心怨恨同情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课后可搜集有关昭君诗来比较

  板书设计: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昭君怀古伤己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主旨悲昭君以自悲

《咏鹅》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三、教学难点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

  琴、多媒体、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 戴红 帽 子,

  身 穿白 袍 子,

  脚 蹬红 靴 子,

  唱 歌伸 脖 子。” 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咏鹅》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2、帮助幼儿了解鹅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

  教学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

  2、准备字卡:鹅、掌。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小猴子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内容。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鹅”

  (3)提问:“鹅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作总结。

  3、欣赏动画,学习古诗儿歌《咏鹅》

  4、再次欣赏古诗,并认识字卡

  5、游戏;《小鹅找脚》请幼儿将撒在地下的'字卡宝宝按照名字放到相应的篮子中。

  教学延伸:

  绘画大白鹅

《咏鹅》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古诗大意,感受古诗美。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咏鹅》的情境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这幅画漂亮吗?这首诗背过了吗?

  师:这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好吗?

  师: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有的同学甚至三岁就会背诵了。谁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

  师总结:

  骆宾王,幼年就资质颖悟,聪慧过人。7岁时即景赋《咏鹅》诗,一时传遍乡闾,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计武氏檄文》。

  二、指导朗读,讲解诗意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生:写出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之情。

  生:写出了鹅可爱的样子……

  师:大家说得真好。诗人用寥寥几笔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以及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2、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3、名句赏析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对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

  三、全课小结

《咏鹅》教案13

  设计思路:

  《咏鹅》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通过古诗内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帮助幼儿表现出大白鹅的基本特征。本次活动选择了鹅这一动物,形象表现也比较简单,尤其是2字较形象地引导幼儿联想到大白鹅的长脖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在第一环节中运用古诗《咏鹅》让幼儿在吟诵古诗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环节中通过创作表现,帮助幼儿较形象地把握大白鹅脖子长的特点,引导幼儿能充分地表现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在第三环节的分享交流中引导幼儿关注绘画作品,感受作画的乐趣并体验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颈部任意弯曲,表现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

  2、感受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画纸人手一张、蜡笔(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古诗理解故事内容,从古诗中了解大白鹅基本特征

  1、幼儿欣赏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知道这首古诗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好听的古诗吧。

  2、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白色)它的脚掌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脚掌有蹼、红色)什么是曲项向天歌?(弯曲脖子向着蓝天唱歌)

  小结:大白鹅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红掌红冠子、长长弯弯的脖子,大白鹅美丽又神气。

  二、创作表现在边念古诗边示范讲解中创作表现大白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

  1、教师运用古诗中的四句话进行示范讲解

  鹅,鹅,鹅(画一个大2),

  曲项向天歌(弯曲后画成一个大身体)

  白毛浮绿水(画翅膀),红掌拨清波(画出红色的脚掌)。

  添上大白鹅红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导幼儿添画蓝蓝的湖水、绿绿的杨柳、蓝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儿把大白鹅的脖子画长,

  4、提醒幼儿用蜡笔涂色要用力均匀,用先打好轮廓后填充颜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戏中引导幼儿结合古诗关注作品,感受古诗美与绘画美的结合

  1、师生一边念古诗一边轮流点幼儿的作品,古诗念完最后被点到的作品,就请该幼儿来介绍。

  2、说说哪只大白鹅最美?它美在哪里?

《咏鹅》教案14

  教学名称:

  咏鹅

  教学目标:

  在幼儿熟练朗诵古诗的基础上大胆表现鹅的不同动态。

  教学准备:

  幼儿已经会熟练念古诗《咏鹅》、黑色卡纸、白色、淡蓝色、深蓝色、红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我们有很多外国人都没有的,谁来说说看?”

  幼:长城、长江、黄河、京剧等

  师:我们中国古诗也是很有名的,最近我们也学念了好几首,今天我们来念一首《咏鹅》给客人老师听听好吗?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把它画出来吧!

  二、欣赏感知,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情景化语言,让幼儿感知鹅的表现方法,使技能学习融入到情景中。)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边示范。

  师:两个蛋宝宝在草地上很孤单,小蛋宝宝想跟大蛋宝宝做朋友,于是小蛋宝宝拿起电话跟大蛋宝宝说:“你好啊,我们做个朋友好吗?”大蛋宝宝回答说:“好啊,朋友。”(添画鹅的脖子)小蛋宝宝听了很开心,它睁开眼睛,戴上了一顶红红的帽子,张开扁扁的嘴巴说:“你好,你好!”

  师:你们猜猜看,两个蛋宝宝变成了什么?(大白鹅)

  师:你们真棒!猜对了!大白鹅很开心,张开翅膀,(添画翅膀),跳起舞来了!

  三、幼儿创作,大胆表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情景化的语言来指导,幼儿的创作,引发幼儿的创作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出不同动态的鹅。)

  草地上还有许多蛋宝宝也想变成大白鹅呢,你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1、提醒幼儿要找一大一小的蛋宝宝来变鹅宝宝。(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大小的蛋,区分鹅的`头与身体)

  2、鹅宝宝可喜欢洗澡了,身上的羽毛都是白白的。(要求幼儿用白色油画棒均匀着色)

  3、提醒幼儿要变出神气的大白鹅。(特征:细细长长的脖子)

  4、鼓励幼儿表现不同动态的鹅,并添画背景。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找找谁的大白鹅最神气!我们一起来学学自己画的其中一只大白鹅的动作,边学动作边念古诗。(特征、动态方面)

《咏鹅》教案15

  中国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它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大主流。让学生学习古诗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然而,在古诗教学中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内涵,学生难以从单纯的从文字中感受和领悟诗的意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融为一体,并生动地再现出来,充分显示了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与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下面我就结合古诗《咏鹅》一课,从 个方面向大家展开介绍。

  一、 教材分析

  《咏鹅》一诗以清新欢快的语言,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将畅游于碧波之上白鹅的外形与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词美、情美、意境美,喜爱之情于18个字当中。诗歌所描绘的,给人以强烈、鲜明的听觉享受和视觉形象。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色彩和谐、造型艺术、姿态轻盈的白鹅戏水的优美画面复现出来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并提高学习古诗的效率和方法。 这也符合刚刚入学不久的六、七岁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因为孩子比较小,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通过演示、播放等形式 引领学生感受美 欣赏美 品位美 表达美。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曲”“向”“毛”“工”“项”“红”6个字,一个偏旁“绞丝旁”,初步了解三点水旁的构字特点。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器官,培养观察、分析、理解、感悟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感受语言的简洁、生动,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

  态,体味古诗的意境美,在头脑中能再现鹅的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生活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认识9个字,会写6个字,认识偏旁“绞丝旁”,初步了解三点水旁的构字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五、教学方法:

  情景演示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声、形、色、态展现出来,使学生聆听鹅的欢畅,从而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利用视频展现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从而领略诗境“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六、教学资源:

  依据古诗描绘自制网站,教师和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点击,获取相关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识记、诗句解析、相关知识扩展。

  七、教学过程:

  (一) 营造氛围,初感诗意

  由于《咏鹅》一诗非常脍炙人口,早已家喻户晓,所以新课伊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根据屏幕提示猜诗,跳跃的字符,鲜活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之后借助诵读课件,通过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古诗声韵之美。

  (二) 学字探义,趣识巧记

  一年的教学以识字为主。为了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有趣味,我借助课件,用集中辨析的方法教学生学习生字。为了突出重点,我将本课中带有三点水旁的字“浮、清、波”,进行了趣味解义。通过动画演示有机地将画面、字、词结合起来。学生既巩固了字音、字形,而且明确了字义,能正确运用,并领会了带有三点水旁字的特点,从而能够初步判断与积累。 “项 向”进行同音识字,利用课件再现“向”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字理明义,进行辨析区别运用,解决了同音字运用的难点。

  (三) 做画感悟,体味意境

  一年级学生对精练的诗句的理解、感悟能力还有限,无法通过诗句的表层意思深刻理解,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咏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同的特点,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以画促读,以读感悟,化解了体味的难度。借助课件,让学生读诗选符合诗句描写的图形,从而理解、感受“曲项向天歌”的完美艺术造型,并倾听“鹅”的叫声,渲染气氛。由此在依据诗句为画面涂色,领略“白毛、红掌、绿水、清波”色彩的鲜明与和谐之美。“拨清波”动作的轻盈,通过视频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加深对“拨”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配乐诵读古诗,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以释放,用外化的'形式展示内化的程度,有利于提升感悟,这就进入了第四个流程

  (四) 吟咏抒怀,升华情感

  启发学生想象鹅在唱什么?培养其想象力和发展其创造力。

  之后欣赏“咏鹅”的歌曲,扩大古诗的外延——不但可以诵读,还可以演唱。进一步回味诗的意境。

  以上两个流程,我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使画动起来,让诗活起来,学生在诗情画意中畅想,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潜能,主动获取知识,使古诗教学充满了灵秀之美,学生在古诗学习中也“灵秀”起来,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思路。

  (五)总结写法,拓展积淀

  古诗教学要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并没有停止在感悟此诗的意境上,让学生说说想对作者说点什么?从而总结写法,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浏览相关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古诗,从而拓展并积淀其它赞美事物的诗中去。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相辅相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利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使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得以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八、学习反馈:

  情景化的识字教学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掌握牢固。古诗所展现的意境也被学生真正消化理解,能感情诵读古诗,在脑海中描摹诗的情景,并对古诗充满了兴趣。学生兴致高涨。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32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