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精选15篇)
学与问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与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与问教案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学与问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请五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节
自由读第一节,完成填空。
2、学习第二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节,思考:
(1)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那些词句反映哥白尼好奇、好问?理解:希奇古怪
(3)指导朗读
(4)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3、学习第四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一节,完成习题。
(2)小结:课文列举沈括小时侯的故事,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4、学习第三节
自由朗读第三节,说说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收获。讨论:
(1)我们所面临的是个怎样的世界?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呢?理解:能者为师
四、课堂小结
1、分发“金钥匙”。(有关问的名言)
2、学习教育家陶行知写的关于好问的两首小诗。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揣摩,学习生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
3、描红、反馈。
以上教学设计是我镇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教后思考:
这是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学第四节和写字时,我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来完成作业;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与写字注意点,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质疑,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学习乐趣。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努力创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互相启发,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都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与问教案 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铺路石相辅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问”,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习。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四、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缠”“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习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五、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习《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讲道理
学与问教案 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 23、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六、完成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学问”?
2、出示: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上面的句子。
讨论:什么叫“相辅相成”?
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中问”?什么是“问中学”?
3、课文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
“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谁能举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齐声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引读第三自然段。
师:哥白尼生活的'时代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呢?
1、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出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 讨论:
联系课文或者生活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
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朗读课文有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过渡导读:当我们心中有疑问时,积极地请教别人,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从沈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像沈括这样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努力求得问题的答案的故事,你还知道些吗?讲给大家听听。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出示: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觉得这句话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3、 质疑:
学完了课文,你还想要跟大家交流些什么?
学与问教案 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 5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5、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部分联系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了。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教学步骤是: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
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4、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并记熟它。
5、交流。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最后齐读)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
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一看。(见附录一)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
四、自学第4段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指名说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详见附录五)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学与问教案 6
一、激情导入
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好,请齐读课题。
导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课件出示观点)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
效果预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通过你的学习,这个难题一定能解决。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作者列举了哪些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哥白尼的事例:
1、任务呈现:课文先说了谁的故事?你们了解哥白尼吗?(资料出示)
2、自主学习:读完之后,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好问)
3、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问的?
4、展示交流(学生反馈):(小时候就喜欢问、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不懈探求)(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说-----,(出示投影)同学们,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齐读。
学习沈括的事例
1、任务呈现:哥白尼以好问来解决问题,那沈括在在遇到问题时,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投影上的题目。
2、自主学习: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展示交流:是啊,一个善问的人,他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故事。(出示沈括的其他故事: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同学们,正是因为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他才取得杰出成就。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需要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其实作者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学习3自然段
1、任务呈现: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都很远,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遇到问题该怎么做呢?向谁请教呢?你们曾向谁请教过?
4、自主学习:比你小的孩子,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为什么?农民伯伯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为什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5、书上说的都是别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那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现在谁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是啊,只要---,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6、展示交流:由此老师想到了孔子的两句名言(出示:1、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学习最后一段:
1、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我们才能求得真知。让我们齐读最后课文的最后一段。
2、任务呈现:读完这段,那你知道“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吗?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3、自主学习: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来考考大家,作者一开始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后来结尾又说: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你能用搜集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吗?
4、展示交流: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看来,做学问离不开“学”和“问”,除此之外,你觉得还需要什么?
(勤奋、坚持、注重方法、谦虚)
5、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我受益很大。哥白尼与勤学好问同行,终于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沈括与勤学好问同行,著成《梦溪笔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同学们,人生道路上,如果让我们选择同行者,那么就选择勤学与好问吧,与他们同行,就如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尽头找到美丽的绿洲。此刻再让我们回到课文,诵出作者的谆谆教导:知识……
学生齐背: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
三、检测导结
目的:课文学完了,我们来检测今天的学习成果。
工具:
1、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是:只有,才能。作者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列举沈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2、除了课文中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问的名言。
反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欣喜地发现,大家已经把“勤学好问”这个好的习惯运用到学习中了,而且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希望有疑惑的同学要再接再厉。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懂得了问的重要性,知道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去问,而且还学会了说理性文章的写法,那就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论证观点,最后作出结论。看来,今天的收获真不小,课下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相辅相成
观察思考养成习惯
学与问教案 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真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多媒体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讲述小哥白尼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1、出示自学要求:
(1)结合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在不懂之处做记号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强健疑团殿堂日新月异
好奇翱翔探求瞬息万变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错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殿堂:指宫殿、庙宇等高大建筑物。
奥秘:奥妙神秘。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不懈探求:不松懈,坚持探索追求。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惊奇而感兴趣。
相辅相成:相互成全配合。
强健:身体强壮。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活动一:说话练习
三、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提问: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听写词语
活动二:引读活动
提问: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又怎么样?有了问题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练习将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话说说
以科学家哥白尼为例说一说“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今钥匙”的含义,体会好奇的'“问”是成功的铺路石的道理。
五彩缤纷的世界
跟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体会小学生为了适应日新月异、
三、布置作业
活动三:讲故事
我们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想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提问: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
1、将《学与问》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有关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3、写一件自己勤学好问的事情
瞬息万变的世界,必须随时随地拜能者为师
练习复述故事,谈自己的感想,领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义及形成原因。
提出问题——请教好学——放在心上——亲临现场
学与问教案 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
2、练习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2、利用罗森塔效应,期待每位学生将来都做大学问家。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交往的能力。
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弄清课文主要阐述的5个问题,并展开积极的探究、热烈的讨论。
难点:用哥白尼的故事来说明问的重要性,用沈括的故事老说明问与思的关系。
三、教学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第十册第18课《学与问》第一教时。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需要老师再作引导达到深入理解,在学习中希望得到快乐、进步的体验。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教学媒体方面主要采用网络教学,设计教师专区与学生专区,进行链接操作,浏览两个网站,做一些有关填空练习,看一些象征性动画。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梦境导入,渗透期待效应
同学们,老师想告诉你们一件事: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一直在思考,结果昨晚做了一个梦,直到醒来后,老师还觉得实在太美了,实在太美了!有一天,老师到一个小学去听课,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个露天的餐桌边,吃着说着,这时候,耳边想起了非常美妙的音乐,不光如此,而且在白云上还有类似电视中“请您欣赏”栏目那样的画面,听他们说,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达了,大屏幕可以投射到白云上,每天中午人们休息的时候都能欣赏一段美景并且了解一些最新的城市新闻。忽然,屏幕上播报了这样一则消息,说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有这样一些人,然后便是缓缓向上移动的字幕,老师聚精会神地看着,想看看有没有我们班的学生,看到了,真的看到了,一共有3位,他们中一位是原来就非常出色的,一位是原来一般的,还有一位老师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原来他的成绩很差,至于名字,老师现在暂时保密,你们猜想一下,这3个人中有你吗?(让学生举出自信的小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学与问》,研究学与问的一些关系。
【意图分析:这个梦中前面的内容都是梦中真实的情景,如果我们的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先进,那实在太好了,不过这个设想很具有可开发性,将来也许我的学生或今天看到我的这篇设计的人能去完成,后面关于名人辞典上的名单是我故意加上去的,根据罗森塔效应,学生需要期待,将来都做大学问家虽然不太可能,但有一种期待总是非常必要的。我设计的3个人,好中差刚好覆盖全班同学,使每个学生自信将来都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二)、整体把握,确定探究主题
1、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去读一读,你能发现文章写了几方面的问题?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2、全班讨论,确定文章写了5方面的问题,大屏幕打出:
(1)、为什么要问?
(2)、向谁问?
(3)、问与思的关系是什么?
(4)、学与问的关系是什么?
(5)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什么意义?
3、你对哪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请同学们自己想,不要跟随别人。
4、老师安排5个地方,各自研究不同的主题,同时让学生按老师的分配重新组合小组,老师制定临时组长。
【意图分析:(1)让学生充分地读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意思;(2)学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3)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和所谓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进行主题性互学、探究。】
(三)、小组讨论,培养探究能力
3、按平时小组学习的方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先读有关段落,然后轮流发言或一人发言,其余轮流补充。最后由一人作总结,以备大组交流时代表小组向全班陈述。
4、师巡视各组,对课文内容与讨论方式进行指导,提供参考性意见。对个别小组人数太多进行调整。
【意图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创设小组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自由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灌子,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把握老师的角色很重要,语文素养不是老师苦口婆心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此时此刻老师的作用就是深入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帮助给予鼓励】
(四)、大组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1、同学们,刚才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个主题,还有另外的4个问题你想不想了解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观点。针对某一问题,每小组上来发表观点,其余同学补充。
2、老师适时地点击每个主题的超链接,让学生进行有关内容的练习(填空、朗读)、网页浏览(哥白尼、沈括的情况)欣赏(设计的一些象征性的动画)
【意图分析:
(1)学生的小组讨论只是深入研究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全面的了解学生有必要倾听他人的观点,这样点与面都能兼顾,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2)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地辅助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学会大胆表达、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些意识品质需要老师在平时有意识的引导。】
(五)、自悟学法,体验探究快乐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的?
3、总结: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的方法有讲究,问的方法也有讲究,老师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人能编进《中国名人大辞典》甚至是《世界名人大辞典》。
4、作业:《我的梦》写一段话。
【意图分析:
(1)让学生不仅学懂知识,更能学会学习,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2)对学生充满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就会成功。
(3)由老师的梦展开想象,由阅读促写作。
教学效果评价:
1、直白的的希望为神秘而真实的期待。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我,那3个人中有没有他?我说,这是秘密,你相信的话那就会有你。
2、变传统的教师的“指令性”学习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每位学生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选择合作伙伴,学生在一种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说自己想说。能力、品质、兴趣在此得到提升。
3、变教师的繁琐讲解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根据本课的特点,课文条理很清楚,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专题研究,通过全班交流,达到由点到面的认识。
4、变简单的问题回答为深层的补充或说出不同观点。
由于平时的训练,班级的激励机制的到位,课外预习、资料搜集等的准备,学生很会讲,其中朱力同学还讲了一个关于“学与问”的故事,徐丽芳同学在补充有些人为什么不敢问别人这个问题时说要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己等很有见地的话。
六、教学流程图
梦境导入——整体把握,确定主题——自主选择,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成果——自悟学法,总结全课。
学与问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
㈡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出示:鸡蛋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
⑵开火车读,注意:缤为后鼻音;瞬为卷舌音
⑶释词:五彩缤纷瞬息万变观察芳菲相辅相成翱翔大林寺殿堂奥秘好奇强健日新月异
⑷再读词语。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个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⒉讨论交流。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3、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再读该句。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引读第三自然段。
2、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又怎样?小学生呢?有了问题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都应该......古人说......(生略)
3、同桌互相引读。
4、指名一组试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我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故事。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话。
2、“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2、说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学与问教案 1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精读课文1—3节。
【课前预习】
1、读准、读通、读熟课文。(不少于3遍)
(1)标出小节号;
(2)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1)识记生字,描红后再将生字组词各写2遍。
【方法小贴士】:虽然课文中的生字都是左窄右宽,但左右部件所占比例略有不同,“瞬”字右半部分的笔画较复杂,可要仔细观察、准确书写哟!
(2)补充下列成语,并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成语的意思。(标注在字里行间。)
坚持不()五彩()()()新()异
()()万变相()相成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1)在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请用铅笔在段尾分别写一句话概括。)
【方法小贴士】:摘句法、串联法、取舍法、综合法,你要根据情况使用哟!
4、搜集哥白尼的资料,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知识链接】
说理文的方法: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引用论证。
【预习反馈】
1、读课文给小组内同学听(相互正音,相互评点);
2、小组内书写生字词展评,评出“书写之星”;
3、交流已经理解的新词,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相互讨论;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5、参加全班交流:哥白尼人物资料
【质疑探究】
1、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哥白尼好问?朗读第2段,注意重点读好这些词语。
2、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句话的含义。
3、搜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与同学交流。
4、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当堂检测】
1、用“”画去不合适的汉字或读音。
(翱遨)翔不(邂懈)奥(秘密)
钥匙(chi shi)兴(xìng xīng)许包括(guō kuò)
2、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⑴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因为。
⑵文章为了充分说明要讲的道理,作者还举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两个事
3、我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课后预习】
1、精读课文4—5自然段。
2、搜集沈括的资料,准备小组内交流。会背、能理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全诗。
3、思考书后第2题。
4、领悟“例举典型事例表达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案 12
一、激趣导入
1、屏幕上出现“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生:知识、学识、文化……)
2、屏幕上出现“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学、问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第二十七课。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我知道大家课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
(生:4个自然段)
2、我想请4位同学来读一读,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好不好?
(生:指名读,并作点评)
3、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4、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内容。
(生:按课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
3、在书中找找看,都向我们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对哪个人比较感兴趣呢?
(指名说)
2、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来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觉得哥白尼或者沈括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学生进行汇报。
哥白尼: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哥白尼——好奇、好问
哥白尼从小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科学奥秘的不懈追求,为其将来可以成为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沈括: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沈括——好问,善于观察和思考
通过大家的汇报不难看出,只有将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够求得真知。
课文中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他们距离我们都十分的遥远。
那么我们现在又面临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快在书上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2、老师找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很新鲜是不是?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大家来说说看,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多问问题)
3、古人云:“能者为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只要他确实……向他请教)
4、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你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理解)
5、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这样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发相关卡片)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想读给大家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
老师由衷地希望你们可以利用好这一把把金钥匙,让它可以真正成为开启属于你知识殿堂的大门!
课文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问”的益处,然后再举例
说明“勤学”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全文。
学与问教案 13
一、故事导入,激趣揭题
1、师: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当朝宰相赠送的金匾上面刻有“学问”两个金字。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大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
老二得到了有“问”字的半块。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问,见谁问谁,见什么问什么,从不学习。几年下来,两个儿子都一无所获。一天他们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诉了他们一个道理。一个文人听说了这个故事,就写下了一篇学与问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完成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小组读书。
2、听写词语。(作业本中)
三、讨论预习导案,精读课文
1、找出作者的观点。(板书:观点)
2、师: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向我们介绍了中外两个名人的事例。
(板书:事例)(板书:哥白尼沈括)
哥白尼:
(1)指名读,思考预习导案中思考题
(2)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问,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呢?
指名汇报
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小哥白尼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通过这一事例,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句)
(4)作者用哥白尼的事例告诉了我们:
(板书:学是从问开始的)
名人的成功都是离不开问,所以说(引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沈括:(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1)沈括的问题是什么?从哪里来?
(2)能从短短的一句诗中就发现问题,的确可以看出他的勤学好问。那他又是怎样解开这个疑团的呢?
(3)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学”与“问”有什么关系?
(板书:问从学中来)
3、从哥白尼、沈括的`事例中,你们认为“学”与“问”有什么关系?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学与问就像两只翅膀,让你自由的翱翔在知识的天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相辅相成)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谈收获。
让我们再回到老师开始讲的那个故事,智者告诉他们:……(学生回答)
(智者告诉他们:“你们一个光问不学,一个光学不问,当然不会有什么成就,只有将学与问结合起来,才学到真正的知识。)
2、学与问能分开吗?
3、其实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很多,也有很多关于“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等,下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
五、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自己或同学。
学与问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围绕“学与问”说了哪些内容,并且学习理解哥白尼成功与问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字词的学习;了解文章围绕“学与问”说了哪些内容。
教学手段:
制作课件,解决字词训练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习了将近五年的语文了,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能否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或是谚语?
2.出示课件准备的内容,读读(语言的积累训练)
3.看来,人们总是把学与问联系起来,这是为什么?(完成课文板书)揭题
二.汇报预习情况
1.字词。向同学展示你预习的成果。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结合完成“察”与“查”“采”与“彩”的区别练习。
结合完成abac式的词语练习。
结合完成书上的描红以及练习册上选择读音。
2.字词预习情况不错,书,应该读得也不差。同桌互练,稍后再做展示,只要读得正确流利就可以。
3.开火车读文,听读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4.汇报讨论
(按课文结构对段落内容进行板书,让学生再次读文思考老师这样板书的原因)
三.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1.问,究竟有多重要?请你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一句话来说
2.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找出关键词语
3.你能用哥白尼的例子来说明吗?请读下一段。
4.哥白尼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为什么哥白尼有这么伟大的成就。
(好奇、好问。板书:好问)
1)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
2)还有什么体会?指导理解:不懈探求、从为什么开始。
谁来读读这一段?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3)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小时候这样的好问特点与他后来的成就有什么关系?
5.现在,你能试着说说为什么“问,常常是金钥匙,是铺路石”吗?齐读第一段。
四. 小结
问,对于求学的人来说这么重要,我们应该向谁问,问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课后反思: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授后小记:
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启发学生,向名师学习,当然我们是无法做到像他们一样,驾驭教材的能力如火纯青。多学,多像名师学习;多看,多看名人执教的课堂实录;多积累,多学习新课程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变得更加有实效。
就像文中的很多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如果让我教我肯定会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理解。看过名师的课堂实录后发现,更加好的是让孩子们去背,只要他记住了,自然他也就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理论的确让人回味。
课后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学与问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既定的预习方式方法,较好地完成本课“懈”、“沈”、“括”、“翔”四个生字及词语的掌握。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写作结构,知道说明事理的文章的一般写法。
3.通过课文文本以及阅读补充材料,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道理。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积极探究的好习惯。
一、检查预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学与问》。
2.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想先来检查检查。
3.看看这四个词,会读吗?
出示:不懈探求 沈括 相辅相成 翱翔
4.指名一人读,齐读。
5.理解这几个词吗?(逐一说说,相机板书《梦溪笔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二、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结构。
1.老师还想看看第二题预习作业完成得怎样?我想请五位同学分别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看看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概括各段段意。
2.过渡:很显然,从文字风格来看,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在第一自然段就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来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
相机板书: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哥白尼 多问
沈括 善思
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一) 第二自然段
1.那我们就一起先走进哥白尼。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思考小哥白尼是怎么问的?
2.抓住“经常”“缠”体会小哥白尼经常问,问得多。适当情况下,可与学生表演了“缠”字,来体会小哥白尼好问的习惯。
他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读读问题。)
你们认为这些问题怎么样?(稀奇古怪)
想想他还会问什么问题呢?
3.真是个爱问的小哥白尼。谁能读读这段话,读出他的爱问的特点。
4.你们真正了解哥白尼吗?
拿出资料。认真默读。
5.句式训练:因为哥白尼 ,所以他成为了 。
(二)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从哥白尼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拜能者为师。
2.提出字典、词典、电脑,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老师。
3.训练“不管……都……”的句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文为了阐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举了一个例子不够,还举了第二个例子。即沈括善思的例子。咱们先认识一下沈括吧。
2.师读沈括简介,学生注意听,评价沈括。
3.咱们还是到书上找找他成为大科学家的原因吧。
4.指名读第4段。
5.这段文字写了什么?(质疑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写了什么?
他的疑虑是什么?
他是怎么办的呢?
妈妈是怎样说的?
他认同妈妈的说法了吗?从哪个词能看出?(仍然)
抓住“仍然”想象沈括的善思。
后来他得到答案了吗?对于这个答案你是怎么想的。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齐读这句话(第一句)。
句式训练:
因为沈括在求知的过程中,不仅 ,而且 ,所以他成为了 。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这篇文章先提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然后分别哥白尼和沈括因为爱问,多问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样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写法就是说理性的议论文的一般写法了。明白了吗?
2.我想,不只是哥白尼和沈括,可以大胆地说每一个有学问的人都爱“问”,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读读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和名言吧。
3.小组交流,全班推荐。
4.写出今天所学的收获。
5.继续质疑问难。同学们,我很佩服大家的学习能力,但俗话说:“读书贵能疑。”你们现在有疑问吗?
六、作业
依照“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的方法,抓住“学,贵在坚持”这一中心论点,完成一篇小练笔。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3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