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七篇
《草房子》读后感七篇
【读后感】导语,我们大家所欣赏的本篇共有5766文字,由章华君校正,发布在!奶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ǎi nɑi,指祖母,也称跟祖母辈分相同或年纪相仿的妇女。狭义上是父亲的母亲或父亲的母亲的姐妹,广义上是年龄较大或辈份较长(至少两辈)的女性。《草房子》读后感如果你对这类文章想说点什么,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草房子》读后感 第一篇
金色的草房子,成片的艾草,朴实的人们,在作者曹文轩的笔下,如一幅唯美的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在那充满了乡土气息的油麻地,人们上演着一串串震撼人心的故事。
这本书名叫《草房子》,全书透过主人公桑桑的视角来向读者讲述了他终身难忘的6年小学生活。调皮,好奇心强的桑桑;恬静懂事的纸月;坚强,自尊心强的杜小康……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跃然纸上。
在众多故事中,“药寮”一章最让我动容。书中桑桑的爸爸桑乔是一位校长,对公作尤其重视,而对孩子们的关心少之又少。当桑桑的病情发作,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追悔莫及。于是,他放下工作,领着日渐消瘦的桑桑四处求医,整日奔波在外。从小镇到外省,从吃药到,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他们都去尝试了。最后。可能是他们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桑桑的病终于被一位高人所医治。读到这里,我被那如山的父爱所深深地感染了,他为了儿子的病,丢下了工作,坚持不懈地求医,而且他为了让儿子在剩下的日子里能够快乐幸福,带他去打猎、玩耍,正是他的坚强与对桑桑的鼓励、爱,才让桑桑变得勇敢,敢于面对死神。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个父母不为孩子着想?自从有一年夏天我得了荨麻疹(一种过敏性皮肤病),爸妈就带我去过很多医院检查、拜访名医,甚至一听说哪里有什么秘方就立刻托人索取。到现在,中药、西药、民间很多偏方我都试过,遗憾的是没有多大效果,就连医生也说不清楚原因。但是,爸妈从没有放弃寻找治荨麻疹的办法。
在与书中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的同时,我看到了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这也让我成长了许多:杜小康的要强让我明白了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坚强面对;秦大奶奶为油麻地所做的一切让我领悟到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真理;桑桑得病的事更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草房子》这本洋溢着淳朴的美感的书,值得我好好珍藏,细细品味。
《草房子》读后感 第二篇
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我不禁百感交集,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者曹文轩用细腻纯美的笔触勾画出了每个人心中完美的童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平常却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沧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的人格色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中。
主人公桑桑生活在油麻地小学的那金灿灿的草房子里。在校园中他认识了光头陆鹤,可爱的小姑娘纸月,艾地里的秦大奶奶,生在红门的“富二代”杜小康,人高马大却一口江南口音的细马,老师将一轮与白雀姑娘,令人亲切的温幼菊老师……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秦大奶奶与那一片苦苦的艾地。一开始,秦大奶奶是一个“钉子户”,是别人眼中的“疯老太婆”,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乔认为,她占据了学校的土地,应该把她赶走。可是他认为艾地是她的,她也离不开艾地,直到把她逼到校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这才肯罢休,当时,似乎只有桑桑能够理解她。直到有一天,秦大奶奶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自愿离开了油麻地小学,最后,甚至为了校园的一个南瓜而献出生命。
现如今,孩子们的童年就是一些数码产品,这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看完这本书,我想,应该去寻找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去找回属于自己的草房子。
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
《草房子》读后感 第三篇
生活中,我们在意着自己的成长,往往忽视着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渴望着成长,我们摒弃着成长的过程。
例如我们考试失误了,我们往往看到考试的结果,我们就会疼心疾首,抱怨老师出题太难。把一切自己的失误分摊给所有能沾上边的人,唯独自己没有责任。
殊不知,一次考试的失误,也是一种成长,从失误找出自己的错误,然后努力弥补自己得错误,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个过程就是自己成长的一种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很美。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事,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逃避,为自己的自卑找各种解脱的理由,不敢正视自己。
面对困难更是裹足不前,化茧成蝶的过程是痛苦的,而成长是美丽的。敢于担当责任。
读《草房子》在他们身上,我读懂了,生活中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勇敢的昂起头,眼要直视前方,绝不退缩,向前一步很难,后退100步很容易。
而我们的成长只能靠向前一步,再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向后退出来的。前进的一步尽管艰辛,我也会用心的走好向前的每一步,因为每一步都沉淀着我成长的美!
草房子读后感 第四篇
爱情这个东西啊,从来都是叫人日日沉沦又乐在其中的。整个故事看下来,我莫名地想哭,莫名觉得心酸,却不知道自己心疼的到底是书中哪一个挣扎在爱情中的小人物?
可能是蒋一轮吧,因为他曾爱白雀爱得那么那么深,那样一种对爱的执着,近乎疯狂。从日日守在河边吹笛,到失去白雀后情绪大变严重影响工作,再到婚后背叛妻子,和白雀通信,在我看来,这大概真的就是爱情了。所以,会心疼最终还是没能如愿拥抱爱情的蒋一轮。
也或许是心疼白雀。她这样一个婀娜多姿却生活坎坷的美人,本该享有最幸福的生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家庭。本以为遇见蒋一轮是对她之前所有不幸生活的完美填补,结果,最后也不过是落个背井离乡、背上行囊远离故乡这个伤心地的结局。
也心疼蒋一轮的妻子。一想到她,就想起书中描绘的她新婚日满脸娇羞又可爱至极的样子。她满心欢喜地嫁到蒋一轮家,一心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结果最后呢?第一次到油麻地小学找自己多日不见的丈夫,却发现了叫自己伤心绝伦的事实。书中写她回家后,终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喊也不叫,只是无声地流泪。如此一般,怎能不叫人心疼?
可是啊,可怜之人,也真是自有其可恨之处。
我心疼他们,却也不得不说,他们的这些可怜之处真真是有几分自找的味道。
就说白雀吧,如果对自己的爱情真的有那么坚定的信心,就不会因为蒋一轮没能按约定出现而去见谷苇。如果真的有那么爱蒋一轮,也不会因为跟谷苇的一次见面就有所动心。真真决定了和谷苇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跟蒋一轮断得干干净净,又何必在他出事时出现,在自己对谷苇失望后写信给蒋一轮,甚至在明知蒋一轮有妻后还固执地与其通信。她以为自己是在选择爱情,却不知,自己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个动摇不定的抉择而丢失的。我在想,如果桑桑那次没有把信拆开后又扔掉是不是白雀和蒋一轮的结局会截然不同?在想白雀要是最开始就没去和谷苇见面是不是也不会有后面这些悲剧?可是我不得不承认,生活本就是这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持续产生。一步步向前的时候,就没有了那么多如果万一,所以白雀必须为自己的所有抉择负责。
蒋一轮亦是如此。明知白雀已心属他人,就该好好放手,又何必为了这样一个人伤害自己?明明已经是有妇之夫,就该尽好为人夫的职责,不应继续与白雀纠缠不清。他把爱情看得太重,重得恍惚间失去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他也在抉择,在白雀和妻子之间,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可是不幸的是,他的这些抉择,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爱他的人。所以,不得不说,他最后的不快乐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
生活啊,总是猝不及防地叫我们做些选择。而这些选择,又有意无意地预见了我们的未来。我在想,这一刻的自己在这里正气凛然地细数蒋一轮和白雀的种种不应该,未来的每个时间点,自己是不是也会陷入这样的漩涡中难以脱身?人生嘛,本来就是充满变数;生活嘛,本来也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只希望,不论如何,我都可以大步向前无所畏惧,可以为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负责。
《草房子》读后感450字 第五篇
窗外依然下着蒙蒙细雨,房间里静悄悄的,我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此时,《草房子》俨然成为了我性命的一部分,带领我漂过了宽广的大海,穿过了一座座高山,飞向浩瀚的宇宙。这种感觉像蜜蜂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像沙漠中干渴的人发现了绿洲。
读书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让我的思绪跳跃飞翔。读《草房子》让我结识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一方胜景,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油麻地这个舞台上扮演着自我的主角,于是油麻地出现了一幕幕有声有色、耐人寻味的悲喜剧。
我第一次被《草房子》这部小说感动得要流泪,是读第四章《红门》,那时的杜小康由于父亲经营的百货店倒闭而家境贫困,不得不舍弃了学业。他和母亲一齐去田里干活,父亲又生了病。杜小康知道是他孝敬父亲的时候了。他整日对父亲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读到一个个这样的场景,我不禁潸然泪下。虽然这样温馨的画面十分完美,但却折射出了人生的苦涩,如那些在野风中摇晃着叶子而散发香气的苦艾,令人惊奇的是那饱受风霜的无瑕心灵。
回归现实岁月的长河,再想想我自我,不仅仅不能照顾父母,还总是惹他们生气。有一次,由于顽皮捣蛋,我把自我的手指夹伤了。母亲手忙脚乱地把我送进了医院。在一阵昏迷后我最后醒来,看见母亲趴在我的床边,疲惫地睡着了。晨光中,母亲朦胧湿润的眼睛和那纤弱的双手,让我看了不由得心酸。想到母亲一夜没睡静静地守护着我,而自我以前却经常惹母亲生气,我哭了,我为自我以前做过的让母亲悲哀的事而惭愧。我轻轻地下了床,抚摸一下母亲的手,父亲在这时也匆匆赶来了,我和父亲一齐把母亲扶到了一旁的床上躺好。此时正好有一缕阳光射了进来,是那么温和。
人人都要懂得感恩,学习并领悟感恩,有时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有时只要一份善意的鼓励,都能够让感恩之花在人们的心中绽放,让人类沐浴在感恩的芬芳中。
《草房子》的读后感 第六篇
所谓草房子,其实就是一所学校,草房子学校。
细细品味文字,仿佛闻到了草那特别的味道:"几十幢房子,似乎是有规则,又似乎是没有规则地连成一片。它们被分别用作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
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前如同放电影一般,瞬间文字生动起来,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
可是这里不是童话世界,没有点石成金的仙女,没有王子和公主的浪漫故事,在这里,有着一群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一一最真实的眼泪。
桑桑聪明调皮,善良诚实,喜欢帮助弱者。可是却身患疾病……
杜小康,唯一的富二代最终也沦落至被迫退学摆摊……
陆鹤是个光头孩子,常坐在小镇码头最低的石阶上发呆、流泪……
纸月是个内向、善良的小女孩,她如同雪般纯洁。当被男生欺负她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
……
尽管生活如此凄苦,但是草房子里的孩子对生活充满渴望,村子里的人们彼此同情,互助守望,宛如人间天堂。
多么神奇的草房子,多么美好的草房子,飘散着淡淡的茅草香,饱含着浓浓人情味,处处演绎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和草房子里苦难丛生坚强乐观的人们相比,我的童年不苦难,没有经历风雨洗礼,不知人世疾苦。有的是父母心心念念的牵挂,有的是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有的是同学之间打打闹闹不伤和气的友情,有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无限遐想……
《草房子》读后感 第七篇
满怀浪漫与悲悯的文字渲染者纸页,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为之感动。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而文学作品唤醒了她,给她涂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让它自由地飞翔。人是要做梦的,人是靠梦而生存,而追求。文学作品用感动唤醒了存在人心中的梦,梦是永恒的,文学作品也是永恒的。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作者在自序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是的,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所有欲求几乎应有尽有,还有什么能让我们稀罕﹑感动的?好的文学作品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给我们儿童提升精神。
《草房子》第一次让我感动得流泪是艾地的那一章,秦大奶奶从固执,反抗到为学校的一只南瓜而死。秦大奶奶简直就是个精灵,一个充满爱的精灵。这件事看起来很滑稽,很苦涩,可那是一颗充满爱的心。一个饱受沧桑的老人还有如此单纯﹑善良的心,让人感动。“咿呀…呀,咿呀…哟…,哟…”一阵歌声飘过,让人感到无比的惆怅。温幼菊的那首忧伤而又又带着刚强的歌在我心中回响。让我似乎听到了一声:别怕!一声清脆响亮的“别怕”似乎又在向人们诉说些什么……
主人公桑桑是精灵的化身,从他身上不仅能看出作者童年的影子,还能看出大多数人童年的生活。因为桑桑的身上有着童年的精神,其中包括善良纯真﹑好奇﹑快乐﹑童趣等等。伤心时哭得最多,开心时笑得最甜的桑桑感染着每一个人。作者简直把桑桑写活了,让整本书都有了生命。读着读着,仿佛桑桑就在眼前跳动,让我的心也跟着他一起跳动。
不光是桑桑,所有的人物都透着一股灵气。像秃鹤,超出儿童的报复心理和叛逆;像纸月,神秘的身世和一股书卷气;像白鹤如仙般的美丽带着忧郁;像秦大奶奶滑稽的故事及最后的善举;像杜小康极好的家世与鹤立鸡群的高贵气质,即使是外来的细马,也沾有油麻地的气息…
油麻地的大人和孩子在一块时,孩子不因大人在而显得不知所措,反而像一个小大人;大人也有几分淘气,说活带着孩子腔。这乐融融的乡气,仿佛给每一个字都染上了油麻地的气息,让读者一个字一个字的去品……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31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