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观后感】导语,眼前的本篇有1316文字,由郝龙伟专心校正发表,欢迎大家来阅览!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它的标准当然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和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但是大国的形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靠近海洋,可以方便地进行贸易和交换。但是,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并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不大的国家成为世界强国。最重要的是,国家强大的凝聚力。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发现不再是孤立的个人冒险,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在与哥伦布的谈判中,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平民的请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航行,女王甚至卖掉了她皇冠上的珠宝。这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一种从上到下的团结力量,使得欧洲边缘的两个国家成为大国。
但国外很多学者在谈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以及国民的人文精神,使英国成为当时文化丰富的国家。英国的牛顿定律为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打开了大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所以一个国家好的思想文化可以让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崛起还有一个答案,就是制度创新。17世纪,相当于两倍半的荷兰创造了一个拥有一系列完整商业体系的全球强国。英国通过推动自由贸易建立市场,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使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长期主导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突然经济陷入低迷时,用看不见的手进行干预,使经济逐渐复苏。所以,一部健全的、创新的宪法,才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
让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的中国。在19、20世纪,为什么中国屡屡被欧洲国家甚至亚洲国家欺负?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当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信奉封建思想。这种使国家闭关锁国,拒绝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和技术,使我们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并与世界其他地区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其次,是制度问题。国家垄断商业,不给市场自由空间,导致经济发展缓慢,赶不上世界其他国家的步伐。所以,打开国门,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大之路的开始。
一个大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然有一个经济现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只有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大国之所以难以解决,是因为每个大国的发展模式都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中国是一个国家。过去,我们学习了苏联及其计划经济等。但是现在,我们要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寻找新的道路是困难的,也是有风险的。但是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一致,我们就离成为强国的梦想不远了。
点评:文章开头新颖,有引以为戒的作用。让读者在见面的瞬间对人物产生好感。文章条理清晰,形成完整的图像。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中没有介绍这本书。作者应该注意文章的适当细节。文章含蓄的结尾既有话题性又耐人寻味。作者真的很棒!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31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