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论文精选2500字_应用文十篇
贵州省情论文精选2500字_应用文十篇
【论文大全】导语,眼前阅读的本篇文章共有26584文字,由时玉锡精心整理之后,上传到美文档!《战略:一部历史(全2册)》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的图书,原著英国劳伦斯·弗里德曼,由王坚、马娟娟翻译。全书分起源、武力的战略、底层的战略、上层的战略、战略理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新战略科学、伪科学、歼灭战或消耗战、头脑与肌肉等。贵州省情论文精选2500字_应用文十篇欢迎大家来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贵州省情论文精选2500字_应用文 第一篇
贵州各族长期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贵州的常住民族有18个:汉族分布在全省各地,苗族主要在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彝族主要分布在黔西北;水族主要分布在黔南、黔东南;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黔西北......
针对贵州多民族的现状,历史上各朝各代统治者都对各民族和谐发展理定一系政策,这对多民族团、和睦相处做出了贡献。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又共同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大团结的新。
中广网贵州10月3日消息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安居乐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贵州省高度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先后建起了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2个民族乡,自治地方和民族乡的国土面积占到了全省国土面积的68.2%。民族区域自治的配套法规规章不断完善,全省现有的民族区域自治配套法规规章71件,其中地方性法规1件,自治条例14件,单行条例51件,变通规定3件,地方规章2件。法规规章的不断完善,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了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省委、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时期分别召开了全省民族工作会议、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专题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因此说贵州是有着多民族团结合作、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社会环境。社会稳定、安居乐业是贵州多民族共同努力下建立的。
贵州省情论文精选2500字_应用文 第二篇
早在2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贵州的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春秋时期,当时在贵州境内有牂牁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代,贵州疆域基本形成。
据1973年至1974进行的考古发据,共出土制品4000余件,动物化石23种。因其石器加工特殊,文化独具面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1984年7月至9月,贵州文化考古部门,在黔西西北的毕节县境,发据了古文化——瓦窖遗址。
春秋时期,西南夷地区存在着若干地方割地,或称“国”、或称“邑”。这些“国”或“邑”都是由古老的原始部落逐步发展而成的。春秋后期,夜郎国发展成为西南最大的地方国。
贵州省情论文精选2500字_应用文 第三篇
摘要:贵州是伟大祖国怀抱中的一块宝地,位于大西南的东南前沿,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省份,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当你看到侗族的鼓楼,唱过苗族的水酒,穿过布依族的土布,睡过水族的木屋后,你会发现这里是民族平等,互助、和谐的大家庭,又是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百花园,更是充满发展潜力的内陆山区省份;当你游过苍山幽深的原始森林,走过紫红色沉着艳丽的泥土,穿过万千多次的瀑布群,探过竭尽人类所有幻想溶洞时,你会发现,这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又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独特的旅游地。更是回归自然,避暑休闲,生活居住的人间天堂。
关键词:悠久历史;和谐;民族文化;避暑之都;经济腾飞
看不到大漠黄沙,听不到侬细雨,没有江南的秀丽玲珑或是塞北的豪气冲天,也没有青藏的明媚与神话,但贵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之地。
贵州省情论文2500字_应用文 第四篇
摘要 要了解贵州,必须翻开历史的篇章,从而可以看到贵州的人、贵州无穷尽的山水、贵州民俗及贵州民族文化。他们沿着漫漫历史长河走来,来自中华大地不同地方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带来各自的文化;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汇于贵州,与这里原住居民一起定居,子斯成长子斯;“大杂居,小聚集”相互交流、碰撞、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耕耘着共同的家。从而这里成为了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团结和谐的人间天堂。走进贵州,感受贵州文化,感受民族和谐。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丰富多彩 团结和谐 人间天堂
作为一名贵州人,明晓贵州是伟大祖国怀抱中的一块宝地,是一个多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充满发展前景的山区省份。那么,我们为何不去了解,查阅,论证一下我们的家呢?贵州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民族的多样性,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等,都是我们主要谈论的内容。但这更有利于把贵州推向世界,让贵州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也迎来经济、文化上的利益。
一 名族文化丰富多彩
要谈论贵州文化状况,每一项都必须追溯的远古时代,特别是贵州文化、民族,要把这一一说完,就得一一证明。
贵州文化大致可分为解放前文化和解放至今文化和当代文化。首先,原始文化中,著名的黔西观音洞文化,他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贵州高原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可把历史追溯的距今24万年以前,并用大量的材料揭示了贵州丰富的史前文化。文中在《贵州黔西观音洞数据报告》中指出:“观音的文化”是一种文化系统。其次,从水城硝灰洞和盘县大洞遗址的猫猫洞文化,再到新石器时代。再次,还有最有名的夜郎的遗址和遗物的文化,也对贵州文化作了史前论实。
文化,虽然“夜郎自大”这种说法现在不流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特别是精神文化中的风格、习惯、宗教、道德、伦理、语言、艺术等。总有着相对的性和稳定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不为共存,不为桀亡,人事更替,朝代兴衰,文化却不会往而不返,相反地,只会与时俱进。夜郎文化不因夜郎国地灭亡而消失。
原始文化体现在艺术方面也得到充分的体现,特别在民族艺术方面。贵州的当代民族有的“以薏以珠为饰”,有的“以海 为饰”,有的“以竹签绾发”,有的“头插雉尾或白鸡毛”。基于图腾崇拜的纹面、纹足、纹身之风,影响尤为深远。古代“百越”民族的“段发纹身”彝族、苗族的“ 詹耳”仡佬族的“打开”都是体饰流韵的表现形式。
还有在诗歌方面也得到体现,例如苗族的“古歌”就是从诗歌的形式来叙述神话故事,可吟可唱。布依族的诗歌:形式多样,佳作如林。如《月亮歌》和《金竹歌》。侗族诗歌情感真挚、优雅细腻、感染力强,以“大歌”为其特色。彝族的《戈阿楼》,具有演唱特色,以上这些证明了贵州在远古时文化就已经丰富多彩了。
随着朝代的替换,民族文化也在多样变化着。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先秦时代出现了《诗经》《楚辞》《左传》《孟子》《庄子》等优秀文学作品。汉唐以来,各种文体兼备,相当繁荣。贵州的文学在名代兴起,除了文化交流范围扩大,大量的移民进入。儒学教育兴起等原因我、外,与客籍文人在贵州的文学活动很有关。明初朱元璋“调北往南”后,元宵唱灯,跳灯,说书登娱乐形式以及地系。
戏花灯舞等在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明代五阳明被贬到贵州以后,潜心研读《易经》,悟出“知舍合一”和改良知“的学术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阳明文化”现象。到了近当代,贵州文化更是以丰富多样的特色表现。特别像地方歌剧《故乡人》、京剧《范仲淹》、名族歌舞《好花红》,还有电视连续剧《遵义会议》等。
谈到民族,还要涉及到它的分布,元代可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明清两代的民族分布格局,在元代的基础上形成。据相关资料记载:贵州古老的民族有仡佬族的先民。布依、侗、水等民族的先民“百越”和彝族的先民“叟”,从春秋来到元代以前多次人口迁徙进入贵州,元代以后,元明至清,随着屯田制的推行,大批的外省人口迁入并留居贵州,除汉族人口外,还有满、蒙、回瞪少数民族逐步成为贵州的长居民族。资料显示,目前除汉族外,贵州海居住着45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二 名族团结和谐
团结和谐就是贵州民族的特色要素之首,每一个朝代都有鲜明的表现,原始时代,贵州人的聚居是团结的体现,唐、宋,一直到明朝,奢香的遗墓就能证明明朝时的团结。如今还存在的驿道,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族与西南各民族兄弟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的社会进步,通过广泛的接触汉族地区文化,奢香开阔了眼界,深感贵州远在边疆,贫困落后,决心“躬亲倡文明”。倡导彝汉融合,安居乐业。着不仅是文化的进步,她的胜利更体现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进步作用。
各民族大面积交错杂居和相对成片家居的特点,增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间的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大多数民族都通晓汉语普通话。
解放前的战争,贵州团结一心,证明了贵州民族的和谐,在当代贵州,贵州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这也融入着和谐之情。正如《贵州通志》所说:“大人所在多有之,益历代之移民,在子顺,新添者,与军民相通婚姻。岁首则迎山魈,逐屯以为难,男人妆饰如社火,击鼓以喝神歌,所至之家皆饮食之。”
贵州各民族来自四面八方,有来自不同祖先、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但来到贵州之后,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境、共同的艰难、共同的愿望,更因为以“丰富的多样性,博大的包容性”为根基的共同文化心理基因。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同的族群彼此和谐相处。贵州,这个移居之所,也因为世世代代的贵州人共同演奏的一曲以多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为主题的美好乐章,而成为中国典型的“天地人和”的和谐之州。
三 适宜居住的特境
天堂可以这样来理解,天,指天然。堂,指居住处所。贵州的人间天堂。这要源于贵州的山水、气候、地理以及民风。据相关资料介绍:贵州地处热带的东亚大陆,是比较著名的季风区,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光照适中,雨热同季,无霜期很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贵州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故贵州有“第二春城”之称。这也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山区有关。
俗话说:“山里的姑娘美如水”。贵州的水品起来更加可口爽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水。贵州的水正是:
陆羽乾隆第一泉,纷纷倒下口音无。
黔山秀水饶灵性,走出深闺写壮篇。
黔山秀水牌矿泉水接连获荣。无愧于“水状元”的称号,它把贵州的原生态展示在世界的面前、把贵州原生态诞生的优秀矿泉水品质展示在世界面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黔山秀水牌矿泉水,让贵州站在了中国,以及世界的面前。
20xx年击败乾隆皇帝钦点的天下第一泉——玉泉水。20xx年击败茶圣陆评定的天下第一泉——庐山谷帘泉。名列前茅。
贵州的旅游观光更是让你感觉到进入了天堂。
西部草海,绿天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明珠”;花海“鸟的天堂,歌唱的地方”;梵净山,“参天之峰”;千户苗寨,“千钟风情”等等。
总而言之,这里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壮观。旖旎风光魅力,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的百花园、团结和谐的大家庭。花的天堂,鸟的天堂,人类的天堂。
电子商务:要的是速度和战略_行政论文 第五篇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的。电子商务和打印机又是怎样联系的呢?一个是新兴的商务模式,一个是不断升级的外设产品。它们之间又会发生点什么关系呢?我倾向于它们是一种互动关系,电子商务需要网络终端及外设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而网络终端及外设产品又需要商务活动方式的改变来推动。
一、电子商务要速度
从电子商务的内容模式上讲,我认为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信息流和物流。在物流和信息流的交界处,有一种很难引起你的注意的信息处理终端设备。谈到网络终端设备,让我们以打印机为切入点做一次观察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从一开始,打印设备从功能上就是PC及其它终端不可替代的。可是打印设备在应用上多年来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打印机只有四肢而没有大脑,它无法地接受和处理信息。
互联网络的出现让聪明的设备制造商们看到游戏的规则正在发生变化,一次新标准和新概念的赛跑已经开始,而机会就孕育在改变之中。打印机作为电脑外设的角色会慢慢淡化,而会逐渐转演变为的网络信息处理终端。
互联网络无疑是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而人对信息交流的处理就产生了对网络终端的个性化需求。在商务活动中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首先从他做事的速度上表现出来,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活动信息化的社会里,速度成为每一个商业细胞生存的第一追求。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是极快的,可总会有这样的时候,我们花掉很多时间在网络终端面前等待。如果象佳能S系列中这样基于因特网打印的打印机接入网络,并且具有很快的响应和打印速度,使信息传递、处理、呈现的速度都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我想这也是电子商务的真正的利益所在。
当前,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大潮滚滚而来。网站建设呈式增长。据统计,至三月底,国内的商业网站已有近9000家。仅商务网站就有近800家,网上书店就有近200家,网上拍卖店铺180家。网站的式增长和网站的无效益落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场网络企业的淘汰赛已经开始。因此,认真研究电子商务的竞争战略问题,就十分必要了。
二、电子商务要战略
■抢占快车道战略
抢占快车道战略是一种抢先控制市场的战略。抢占快车道战略的优点在于,易于形成一种商业龙卷风,迅速增强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扩展能力;易于调动企业内部的驱动力,使企业各方面的力量为抢占市场形成一种合力;易于吸引人才和争取宽松的外在市场环境;易于增强和各方对手谈判的主控力;易于调动媒体不花钱的嘴,进行炒作,动摇竞争对手在同一业务领域扩展的信心。
新浪、网易、搜弧均是当前抢进快车道的网站。以新浪为例,抢占快车道的战略确实给它帮了大忙,使它既打出了品位又得尽了香火。特别是当他具有了抗风险能力以后,又加快了全线的资本运作,迅速地进军电子商务,快捷地并购小型网站,使网站迈入了快速发展的历程。
抢占快车道战略有优点也有弊端。一是目标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好随意变动和更改,否则将丧失竞争中的有利形势和主动地位。二是你的战略目标是暴露的。你的决心、招法、态势、技术上的进展、访问量的多少、成交量的大小、人员的变动、机构的调整,一切一切,都会成为对手研究的重点。
抢先还具有冒险性。这种冒险性主要表现在:较早地进行了大量的资源投入,用于竞争的成本过大,难于短期收回;进入快车道后,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一旦有的环节出现问题,被别人反超的可能性很大;迅即膨胀起来的机构,必然造成管理上的黑洞,留下很大的隐患。
■专一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是一种避免全面出击,平均使用兵力的个性化战略。这种专一,是从全局出发的专一。专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争得在全局中的有利形势和主动地位。它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领导的关注力、企业的潜在力,集聚在某一方面,力求从某一局部、某一专业,进行渗透和突破,形成和突现出局部优势。进而通过局部优势的能量累积,争得竞争中全局的主动地位和有利形势。
8848网站是实施专一化战略的突出代表。该网站从自身具有进销存和市场促销经验的实际出发,以自己熟悉的软件、音像制品、图书等为切入点,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网上商城构建上,目前,他们的日访问量已近200万PageView,日营业额在30~50万元。经营的商品已达30万余种,已成为一座大型的网上超市。
在配送体系上,他们建立了专业和民间双向配送系统,从而保证了他们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可以实现送货上门。
在支付手段上,他们采取了多种支付方式。既可以在网上即时划付,又可以从银行转账、邮局汇款,部分地区可以货到付款,使网民感受到了电子商务的便利。
在技术支撑上,他们建立了从接单开始,全程跟踪的一整套电子管理系统。自主开发出了一套高适应性、高扩展性的在线销售系统,并且取得了英特尔公司的后续支持,从而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运行。
单看某一项局部的突破,其能量都是有限的。但是,无数局部的连锁突破,就会形成一种增量无形资本。正是这种增量无形资本,使8848网站站住了脚,挺直了腰。
在电子商务实践中,个性化越强的网站,越有稳定的客户群。像国内首家消费者权威资讯网站--阿凡提网站;全国最大的少年儿童网上超市--乐友网站;肾病人的专业网站--肾移植网站等,都以其鲜明的专一特色,赢得了网民的喜爱。
■人才风险战略
人才是互联网企业的未来。人才的竞争,比资源的竞争、市场的竞争,更加外露,更加明显,更加激烈。
1、 无声走失风险。这是当前各个网络公司遇到的最普遍、最头痛的一个问题。绝大多数网络企业都经历了因人才流失而造成的痛苦与无奈。因此,对于人才走失可能造成的风险和震颤,不少企业已经体会很深。在各种诱惑之下,他们经常拔腿走人,无声离去。
2、无形资产流失风险。网络企业一项最重要的资本就是无形资产。通过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技术机密,把对手搞垮是一种非常险恶的招法。由于网络实在太没有规则,太缺少秩序,恰恰给竞争者们太多的施展心计的余地和机遇。他们会选择你最困难的时候下手。既挖走了人才,又获取了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一些网络公司的领导,缺少对竞争残酷性的认识。一面善待竞争对手,一面继续对人才进行大幅度调整。有的单位人才的进出比高达50%。这种大进大出的最大恶果,在于破坏了网络企业稳定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企业筛选人才的自自由度越大,人才流动的随意性越大,人才带走的无形资产越多。长此以往,要么成了给工资的培训学校。这些人,今后将使企业增加十倍的管理成本。
3、竞争战略外泄风险。通过获取对手的竞争战略,把对手搞垮,是现代商战中常用的手法。竞争战略外泄,一般有三种可能:一是核心人员走失而带去的;二是竞争对手刺探挖去的;三是内部人员无意泄露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恰切的估价,并尽快建立起抵抗人才风险的机制和严格的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人才风险。
4、整合聚才风险。电子商务网站增多的结果,必然是部分有实力网站的迅速崛起和一批弱小网站的接连倒闭。这就是市场的法则。这种法则在人才问题上的最激化的表现,就是"为了得到鱼仔而吞掉鱼"。通过收并弱小网站,迅速地把各路人才聚拢起来,搭建起自己的、合理的人才构架。这被那些正在崛起的网站,看成是最便宜的事。这里,整合是手段,裸地挖人才是目的。事情的结果,已经不是人才的个别和局部的流失,而是整个网站的灭失。 ■从不定式中寻找定式战略
一条道大家都走,必然拥挤不堪。于是人们开始另辟蹊径。在我们进军电子商务的进程中,很有必要把这种另辟蹊径的思路,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审视。
当前电子商务中,业界公认的有三种商业运作模式。即CtoC模式、BtoC模式和BtoB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一种交易市场模式。网站提供交易区和拍品,消费者对消费者自由竞价成交。雅宝、易趣网均是这种类型的。第二种模式是商家通过网站,把商品直接交给最终消费者。亚马逊和8848网站均是这种类型。第三种模式是从企业到企业之间进行的买卖行为。通用、波音、福特等一大批企业,较早地就在互联网上进行了这种商务运作,极大地降低了他们采购成本。
克隆以上三种模式似乎成了电子商务的定式。于是,它获得了多种技术支持。然而,我国市场发育尚不健全,市场的不确定性,地域情况的差异性,资源的受约性,产业发展的外在性,都要求我们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新的探索。
当初,书生之家网站就走出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王东临没有因袭亚马逊模式。他认为做单和构建庞大的配送系统,不是自己的优势。而在中文全息化技术上,在数十万源代码软件的积累上他具有自己的优势。他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找到了一种以自己独有技术为依托,以网上开架浏览为特点,以销售服务延伸下家,连锁完成配送,发展出BtoBtoC的新模式。王东临走出了一条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之路,而且形成和利用了自己的无形资产,减少了技术上的依赖性。
■隐形进攻战略
所谓隐形进攻战略是避开对手锋芒的一种进攻战略,是在竞争态势上隐蔽地进攻,渐进地成长,悄然地发展。后起的、弱小的网站宜采用这种战略。其主要特点是:
1、利用特色,快速发展。网上营销要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有人气;有人气,才能有商机。为了让网上竞标和网下交易在大学更加方便,易趣网前不久开展了一项别具特色的校园行活动。他们这样做的战略出发点,是想完善校园物品交换的网络平台和条
论公司战略的财务评估_行政论文 第六篇
摘 要 :公司战略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公司战略决策本身要以财务与评估的结论为依据。所以 ,财务与评估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战略决策的质量以至成败。本文尝试将期权评估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战略的评估与决策 ,同时 ,也说明了这种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公司战略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从生存考虑还是从发展考虑都是如此。而同时 ,恐怕没有人会否认 ,财务对于一个公司的成功与否也是非常关键的。先不说任何项目、任何部门事先的预算、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考评都离不开财务 ,公司战略的选择与决策本身也要以财务与评估的结论为依据。所以 ,财务与评估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战略决策的质量以至成败。本文试图将期权评估的方法应用于公司战略的评估与决策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财务方法的新尝试。
一、传统的财务评估
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有很多 ,例如年投资回报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 ,以及作为辅助方法的敏感性等。其中 ,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或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金 ,如果净现值大于 0 ,说明方案可行 ,在此基础上再做敏感性。这也是长期以来战略财务评估流行的做法。
这一方法考虑了战略方案形成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 ,这是其有别于年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方法的优点。但同时 ,这一方法与所有传统的方法一样 ,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同时 ,我们将用同一个例子演示期权评估的方法 ,以便于读者对两种决策过程和结果做出对比。
H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生产、销售的中型企业 ,经过 10年的发展 ,形成了一定的财力和知名度。高层经理与技术专家经过多次讨论 ,对未来 10_ 20年中国市场需求结构与演化趋势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根据本公司的技术与财力基础 ,认为公司应该尽快进入家用电器 (视听设备 )领域 ,依靠领先进入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抢占未来信息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内部将这一战略称为“蛙跳战略”。
在进入的突破口和进入方式的选择上 ,考虑到目前公司的财力和进入的紧迫性 ,高层经理认为收购一个中等规模的VCD企业是最佳选择。原因主要在于 :VCD行业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其市场前景普遍地不被看好 ,而一个中等规模的VCD企业的前景简直可以说是“不妙”。在这种情况下 ,这样的VCD企业的市场价格可以说已经接近“谷底”。同时 ,公司高层经理普遍认为 ,目前VCD的市场并没有做透 ,换句话说 ,VCD并未真正达到市场饱和 (略 ),在DVD产品大规模上市之前 ,收购企业的VCD生产本身有希望全部或接近于全部收回投资。当然 ,VCD生产本身是否赚钱并不很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本公司实现“蛙跳战略”的“跳板” ,而通过企业收购进入VCD行业是进入这一新行业的最为快捷的方法。
按照公司的战略 ,在踏上这一跳板后 ,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至少有两件事可以考虑 :(1 )在适当的时机及时购置DVD生产技术和生产线 ,上马DVD ,利用并扩大公司VCD的经销网络 ,力争使公司的DVD成为知名品牌。 (2 )在适当的时机及时购置数字化电视生产技术 ,并利用本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行深度开发 ,使本企业的数字化电视在质量、性能及生产成本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成为国内数字化电视的第一品牌。从而 ,数字化电视普遍取代普通电视之时就是本公司蛙跳战略成功之日。
现在的时间是 1999年 ,即公司投资VCD的时间 ;专家估计 ,合适的投资DVD的时间为 20xx年 ,合适的数字化电视生产技术购置时间为 20xx年 ,本公司研究开发期为 2年 ,生产线购置时间为 20xx年。假定所有现金流量都是从生产线购置的第二年开始产生 ,专家估计的有关投资及现金流量数据如下 (为避免繁琐的说明 ,已经将原始数据简化 ):
公司根据长期经验 ,将经过风险调整的VCD投资和DVD投资的资金成本率确定为2 0 %,数字化电视投资的资金成本率确定为30 %。
计算净现金流量的总现值 ,即净现值为 :
以投资时为基准时间和以当期时间为基准时间计算的DVD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 ,说明DVD投资本身不可行。NPV (数字化电视 )(以 2 0 0 3年为基准时间 )
以投资时为基准时间和以当前时间为基准时间计算的数字化电视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 ,说明数字化电视投资本身不可行。VCD投资是公司蛙跳战略实施的前提 ,而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则是公司蛙跳战略的展开。在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可供考虑的情况下 ,如果如上述计算所显示的 ,三项投资的净现值都为负值 ,则公司的蛙跳战略无法实现。
当然 ,这是传统财务方法的结论。
二、期权的方法
上述传统的财务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对于公司蛙跳战略而言 ,是否投资VCD必须尽快决定 ,否则 ,战略机会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 ;但是 ,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则是 3年和 4年以后的事情 ,公司自然可以根据自身和环境类似 ,我们的总体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 ,但具体每场战斗是打还是退、是攻还是守则要到时候见机行事。
具体而言 ,到第 3年和第 4年时 ,DVD和数字化电视所需的投资和将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都会与当前专家测算的数据不同 ,通常 ,随着时间的临近 ,投资成本和市场前景都会更加明朗 ,因而数据更加准确。公司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比如说DVD ,如果到第 3年根据最新的数据计算的NPV大于 0 ,则投资 ;否则 ,就放弃。也就是说 ,无论是DVD ,还是数字化电视 ,其投资时NPV的期望值肯定会大于 0 (因为有大于 0的可能性投资 ,也有等于 0的可能性放弃 ,但没有小于 0的可能性 )。既然DVD和数字化电视在其投资时NPV的期望值肯定大于 0 ,那么这一期望值经过折现的现值也肯定大于 0。
换句话说 ,VCD投资为公司争得是DVD和数字化电视的投资机会 ,这两个机会本身是赚钱的机会 ,其价值不可能为负值。这一机会的价值如图 1所示 :
在图 1中 ,投资价值即为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 (不包括初始投资 )的总现值 ;机会价值则是投资价值与投资成本 (即初始投资 )之差 ,当投资价值小于或等于初始投资时 ,机会价值为 0 ,当投资价值大于初始投资时 ,机会价值大于 0 (此时 ,机会价值即为投资的净现值 )。
图 1表明 ,机会的价值实际上是以初始投资为约定价格的一个买方期权。其标的物为投资项目的价值。如上述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的价值。
期权 (Option)是这样一种权利 ,其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有权力但不负有义务 (可以但不是必须 )接约定的价格买或卖某项物品或某种标的资产或物品。如果持有人有按约定的价格买的权力 ,则称为买方期权 (CallOption)。标准买方期权的到期内在价值线的情形与上述机会价值线的情形完全相同。按照价值评估的折现现金流量方法 ,到期内在价值是确定资产或机会当前市场价值的基础 ,在风险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相同的到期内在价值及其概率分布会导致相同的当前市场价值。因而 ,我们可以利用期权的价值评估方法估算上述机会的当前价值。
迄今为止 ,对于期权价值估算的较为成熟的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考克斯 (Cox)、罗斯(Ross)、鲁宾斯坦 (Rubinstein)等为代表的二项树估价模型 ;其二是费雪·布莱克 (Fisch erBlack)和梅隆·舒尔斯 (MyronScholes)(国内有译为梅隆·斯科尔斯 )创立的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下面不妨借助于布莱克舒尔斯模型估算上述DVD和数字化电视投资机会的价值。
三、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以C表示买方期权的价值 ,P表示卖方期权的价值。布莱克舒尔斯模型如
其中 ,S是期权标的物 (此外为相应投资 )的当前价值 ;X是期权的约定价格 :r是无风险年利率 ;T是期权到期期限 (年 )。N (d1 )和N (d2 )分别表示在正态分布下 ,变量小于d1和d2时的累计概率 ,d1和d2的取值如下 :
其中 ,σ在本文中为投资价值相对变动的年标准差。通常 ,σ取值在 0 2_ 0 4之间。假定专家估计DVD的σ为 35%,数字化电视的σ为 30 %。r可以理解为不冒任何风险就可以取得的投资收益率 ,以下假定为 5%。用期权的概念来定义 ,DVD投资机会的价值等同于一个期限为 3年 ,约定价格为2 40 0万元 ,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上)_行政论文 第七篇
一.世界体系和美国新战略
1.世界体系的扩张性和国际关系的本质
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国家间的利益的不可调和性,由不可调和到冲突甚至战争,这就是现代国际关系形成以来的规律性现象。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有新因素的产生来调和国家利益或者遏制冲突,如国家问的相互依赖性和经济的世界一体化。但所有这些新生因素并不足以改变现代国际关系的冲突本质。
决定这一本质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制度。形成现代国家关系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辅助于资本主义的则是现代形式的民族国家。从的《党宣言》到现代新主义如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关系学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这两种制度因素对于现代国际体系形成的独一无二的作用。
无论是资本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都起源于西欧,然后再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资本主义先于民族国家而生,民族国家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迎合了资本主义区域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形成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本身包含有巨大的扩张动力。但在其扩张过程中,资本经常在国内市场上遇到地方化的权力(如封建权力)的阻碍,在国际市场上则遇到他国的阻碍。如何克服这样那样的阻力,民族国家的作用就在这里显现出来。国家的本质就是权力,用民族国家的权力应付资本主义扩张过程的权力阻力就成为了现代国际冲突的主轴。可以说,资本主义构成了现代世界体系的主动力,但没有民族国家,现代世界体系就不会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形成。基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上的现代民族国家或者基于现代民族国家之上的资本主义体系具有无限的扩张力。自由派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本身的扩张是和平的,因为每一国家都可或多或少地从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利益,问题就出在民族国家的干预。但经验证明,这至多是一种理想的理论假设。资本主义和现代民族国家在本质上是同一件事,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早期,当资本主义的扩张遇到障碍时,民族国家从一开始就或者辅助资本的扩张,或者直接参与扩张。而对后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国家本身就推动本国资本的向外扩张。有学者特别是主义学者就认为,后发展中国家所经历到的和殖义实际上只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民族主义在海外的表达。
2.的扩张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不仅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在扩张,民族国家本身也在扩张,那就是的扩张和输出。迄今为止,大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了资本主义和的国家形式,尽管的扩张仍然落后于资本主义式的经济扩张。但从长远来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避资本主义和的扩张。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动用国家的权力从资本主义的链条上挣脱出来,建立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独一无二的经济和制度。但现在这些国家都已经无一幸免地纳入了资本主义和的国家体系中去了。资本主义和的扩张已经引出了所谓的“第三次浪潮”理论。有人甚至乐观地宣称“历史的终结”,相信资本主义式的必然是世界最后的一种形式。”
人们强调资本的扩张性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的扩张性。实际上,不了解的扩张性,就很难理解当代世界体系的形成。根据美国学者亨廷顿的研究,化至今已经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828—1926年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和英国的诸多海外殖民地获得了的形式。之后在1922—42年间,这些国家中发生了的第一次回潮,包括意大利、德国和阿根廷。的第二次浪潮时间较短,发生在1943—62年间,西德、意大利、日本、印度和以色列等国获得了的形式,但在1958—75年间,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发生的回潮。最近一次也就是的第三次浪潮发生在1974年以后,这次浪潮中,很多国家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及其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东欧的许多国家获得了的国家形式。从下表中可以看到,权威政体从1975年的68.7%下降到1995年的26.2%,在同一时期内,政体从23.8%上升到47.6%,部分的政体从7.5%上升到26.2%。
那么,为什么会象资本那样具有向外扩张性呢?这里有几个主要的动力源。第一是来自“供给”方面的动力。如果说力量辅助资本的输出,那么也可以说力量的组织形式也是随着资本而输出。这在和殖民地时期表现得最为明显。欧洲、美国和日本等殖都对被殖民的国家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际上,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政体特别是后发展中国家的都是西欧美国殖民者输出的结果。”在殖民地时代结束以后,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就通过其他种种方式来输出政体形式。尽管输出的途径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即要用这种特定的组织形式来保护资本国在海外的经济利益。西方国家决策者相信在国家之间不发生冲突或者少冲突就是这种目的在上的表达。美国等西方国家不知疲倦地在中国建立“法治”也是基于保护其在华的经济利益。
但是对“供给”方面的动力不能过于夸张,否则就会走向极端的思维方式,认为的扩张是西方世界的另一类殖义。之所以能够扩张有更重要的“需求”方面的动力。法国学者贝蒂(Benrand Badie)在这一点上有个较为中肯的说法。他把方面的全球化定义为秩序的西方化,认为西方输出国的权力和霸权不能解释其政体之所以能够输出到其他国家,他认为,“西方模式的传播和全球化是因为—主要是因为—它们被进口。西方模式被追求和内化,因为它们满足了进口者的战略需求,是基于动力和回报、期望和展望之上的个人选择的结果”。“对很多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展出来的治理社会的较好模式。在后殖民时代,很多后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霸权,但并不反对西方国家留下来的形式,这是有其统治和理想方面的考量的。在今天,政体已经成了很多后发展中国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性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尽管的消极方面也在不断暴露,但这些国家仍楔而不舍地追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为理想的内在动力。
的“需求”方面的动力最重要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式经济和之间的因果关系了。为什么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分不开?我们可以从逻辑和经验根据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从逻辑上说,资本主义是一种建立在私有财产制度上的经济制度,它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最根本的制约。资本主义产生出一种和“公共领域”分离开来的社会经济上的“私人领域”。这种“公”“私”领域的分离是作为一种有限形式最重要的原初条件。
再者,资本主义导致富裕,而财富有助于缓解统治精英和大众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及其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为现代福利国家打下了基础,福利国家反过来缓和工业化资本主义的阶级冲突。财富也缓和了精英之间的冲突。游戏中的失败者可以转向寻求经济社会方面的成功,这样,就不会把所有赌注都放在游戏中。就是说,参加游戏并非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游戏因此不是一种零和游戏或者你死我活的游戏。在这样的情况下,失败者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对稳定不利的事情,例如组织、和参加地下反活动等等。就是说,财富为家们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界限,防止他们超过这个界限,超过这一界限就会对现存制度的运作和生存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从经验上说,的发展实际上是多种权力之间的制约。先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对权力的制约。资产阶级的兴起与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新崛起的资产阶级成功地驯服了君主专制国家。君主专制国家的统治原则是基于出身背景之上的等级。资产阶级认为这种形式不“自然”,所以要由基于财富之上的统治原则而取代之,因为财富比出身更为“自然”一些。
但是,光强调经济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是远远不够的,不足以理解当代的运作。还有另一类重要的制约就是的“人数”权力对和经济权力的制约。早期资产阶级是争取的主力,但后来普通的力量也不可忽视。资产阶级只是为资产者本身争取到了,资产者不会自动地把权力送给普通。资产阶级的统治生产出了一个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最终用组织的力量和资产阶级分享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_英语论文 第八篇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 1957); “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xx)。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而汉语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意义。
4.文化意义基本相同
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两种语言的文化意义不同,但英汉两语言群体在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认识上大同小异。例如: donkey(驴)在英语中象征“愚蠢”、“固执”、“倔强”; 汉语中也有“蠢驴”、“犟驴”等说法。 parrot(鹦鹉)一词,在英语中表示“机械地重复别人的话的人”;汉语中也有“鹦鹉学舌”之说。
三、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个民族特有的物质环境、社会结构、精神信仰往往通过这个民族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不同民族无一不将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及其对于世界的认识的独特性反映在民族语言的词汇当中,正是由于这些因素造成英汉词汇意义的差异。具体说来,影响英汉词汇意义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学艺术传统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的不同由于生活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反映在语言上,就造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差异。比如“东风”二字对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人来说,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美好、春天”。英国地处西半球大西洋东岸,是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夏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人们常常用“美好”、“可爱”、“温和”来形容它。因此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more lovely andmore temperate.”而汉语里夏天则是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的。再说英国耕种主要是靠马,因此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词汇,如a dar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的获胜者)、change horses换班)、back thewrong horse(下错赌注);而中国主要靠牛,因此很多跟牛有关的词汇:牛劲、牛脾气、牛角尖等。
2.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生产生活也是词汇文化意义的一个重要来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在词汇方面便折射出不同的文化韵味。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用牛犁地,因此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和牛有关的词语也就比较多。像“体壮如牛”、“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等等。而在英语传统的社会中,马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位较为重要,和“马”有关的词语也很多,如as strong as a horse,eat like a horse,work like a horse等等。
另外,许多日常事物或现象由于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会产生一些文化意义。如在英语社会中,颜色词blue含有沮丧的、猥亵的、忧郁的意思,像feel blue (闷闷不乐),make the air blue(说下流话)等。而汉语中,蓝色使人想起天空、海洋,给人以辽阔、宽广、公正之感,所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老百姓称廉洁公正的官员为“青天”。最后,生活中常见的有些动植物因不同的联想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人们认为鸡“胆小懦弱”,而汉语中认为老鼠是这样的。在汉语文化中“松树”的联想意义是“长寿”,而英语中,“松树”却无此义。
3.文学艺术传统的不同
英语社会和汉语社会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这些传统积累沉淀下来,赋予语言词汇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汉文化里提到“林黛玉”,就会有一个美丽哀怨、多愁善感的知性女子形象会立刻浮现于脑海;而对《红楼梦》无所知的西方人来说,便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文化意义,再如汉语中“松树”给人的意象是“挺拔、坚韧”,如陈毅有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英语中却说as strong as an oak(像橡树一样坚韧)。在《圣经》中的人物如Cain(该隐)在西方文化是“叛乱,内讧”的代名词。而一些对《圣经》和教知识缺乏了解的中国人他们当然更无法理解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了。
四、结论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的东西。了解并掌握这些差异,无论对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还是英汉语言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晓这两种语言词汇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才能正确地、成功地进行交际交流,才能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提高社会文化语用能力,从而能够真正地从本质上掌握这两种语言。
浅谈手绘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装饰作用_综合论文 第九篇
摘要:文章通过手绘纺织品的发展、手绘纺织品的特点和运用,论述了手绘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装饰作用。手绘促进了设计与制作的完美结合,也促进了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纺织品的手绘为设计者提供了出个人风格、展示设计才华的场地。同时,手绘的纺织品又使那些追逐时代潮流的人在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情趣上得到特殊的心理满足。
手绘就是直接在纺织品面料上绘制出装饰纹样。
用手绘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今,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爱美心理的一种自然反映。
一、手绘纺织品的发展
手绘是一门古老的染织艺术。在印花工艺发明之前,古代人就采用手绘的方法装点服饰,称之为“画缋”。我国古代的手绘技术源于原始彩陶艺术。商周和汉时都有彩绘的纺织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印花技术的发明,手绘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但手绘的法并没有失传,它作为一种古老方法被保留了下来,也曾在汉唐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随着当时的丝织、染缬的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
我国的纺织品手绘艺术,经过长期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又得以发展。在上海,纺织品的手绘首先出现在丝绸品种上,近来又波及到针织、棉纺品类。不但有作为衣料、裙料、头巾的手绘,也有作为室内装饰用料的手绘,如窗帘、台布、床罩、装饰壁挂等,新颖别致。现在,手绘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在,手绘纺织艺术被作为一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纺织品上不仅从事和生活相关的物品的美化装饰,还进行纯艺术的美术创作。在日本,手绘的方法一直被用在和服的花色绘制上,对于纹样、染料、工具、绘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创造,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手绘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和服图案上的一种独特绘法,并扩展到其他服饰绘制上去。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追求美、热爱美的一种心理自然反映。手绘纺织品以新奇、浪漫、洒脱的风格给人以幻想和追求,不仅促进了设计与制作的完全结合,也促进了设计师与服用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手绘为设计者提供了突出个人风格、展示设计才华的平台。同时,手绘的服装又使那些追逐时代潮流的人在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情趣上得到特殊的心理满足。
二、手绘纺织品的特点和运用
(一)机械化生产的织花或印花织物的缺陷
在机械化生产的服装上织花或印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着设计与制作分离的现象。通常花纹纹样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生产的可能先画出纸样(或称图案、花稿),然后由生产技术部门经过意匠踏花或雕刻制版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花样设计者只是提供了可供生产的设计稿样,而并不参与实际的制作。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的制约,也往往使设计者的许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花色风格的多样性。
(二)手绘纺织品的工艺
织物手绘工艺的出现,表面上好使纺织品花色的生产回复到原始落后的手工阶段,但它却有着机器大生产不能取代的优点。手绘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特点表现在:①手绘简便、易于操作,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②制作方便。它不需要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设备,只需一些简单的绘制工具、染化料和必要的后整处理,即可进行。③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手绘的方法适用于丝绸、棉布、化纤、毛麻等多种针纺织品。
(三)手绘纺织品的特点
1.花色具有针对性。一般说来,纺织品花色的设计生产,应满足于不同民族、地区、阶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素养,以及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需求。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认识逐渐深化,自我装饰也逐渐改变东施效颦的盲目性,在谋求装束与环境相和谐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强调个人的喜好。人们对服饰面料、花色的要求,最好是“天下只此一件,唯我独有”。这使生产厂家认识到:花色派路越多越好,生产批量越少越好;一个花样,动辄上千近万米的生产,将失去针对性,唯有手工绘制的面料能根据人们的爱好、意图或指定要求进行选题造型、布局设色,以满足各自独特的审美需要。
2.花色布局具有随意性:以机器大生产出来的织花、印花纹样,显示出来的花色效果,多数是单位纹样的四方连续。尽管设计者在单位花回里对图案纹样的形、色可以处理得生动活泼,但从面料的整体布局来看,很难从服装装饰的需要作局部花位的增减或色彩变化。也唯有手绘工艺能根据不同人的要求、不同服装的款式做出局部的或整体的花位布置。不求严谨对称,但求潇洒新颖。可在做好的服装上直接绘制,也可绘好面料再行剪裁,尽量使服装的款式和花色达到完美的结合。
3.色彩运用具有无限定性。任何织印效果,都要受到套色的限制。一般印染生产中,考虑到工艺设备和成本效益,总要限定印花的滚筒或花版,即限制色套数量。唯手绘工艺可以根据装饰需要无限定地运用色彩。采用各种手绘方法,能在不同的织物面料上得到多种色彩效果,如混合、渗化、复色、浓淡渐变等,以求变化统一、新奇别致。
4.表现手法具有灵活性。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织花、印花图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制作的特定要求。而手绘工艺则不必考虑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泥点的粗细、接版的限制等问题;可绘画,也可喷洒、平涂、渲染,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手法,能达到织印工艺无法达到的绘制效果。
织物手绘的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从目前使用的染料色彩的形态来区别,大体有三种绘制方法:中国绘画式的手绘法、浆料绘法和染料溶液绘制法。
在手绘艺术中,设计者应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手法,发展、创造新的风格。手绘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织绘结合、印绘结合、绣绘结合等,以产生新的手绘效果,增添服饰的魅力。总之,纺织品手绘的发展将为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加光彩。
绿色营销:变革、冲突与战略选择_行政论文 第十篇
摘要:绿色营销作为市场营销观念的革命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方兴未艾。通过论述绿色营销变革的基础与特征,从理论上阐明企业行为逻辑与绿色营销的内在冲突,提出了我国目前实施“主导型”绿色营销发展战略的构想。
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我们说这一观念的产生相对于以往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而言是一次企业经营思想上的革命的话,那么,绿色营销观念将掀起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这场新的营销革命刚刚拉开它的序幕,它所涉及的范围、涵盖的领域以及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将是以往的营销观念演变所难以比拟的。本文试图从这一观念产生、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去探寻其变革的机制,在实践中把握其发展的逻辑和规则,并根据我国现实需要作出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
一、“绿色营销”:变革的基础与特征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社会和企业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清洁型无公害产品需要的基础上,发现、创造并选择市场机会,通过一系列理性化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以及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与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的策略,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经营方式。绿色营销不是一种诱导顾客消费的手段,也不是企业塑造公众形象的“美容法”,它是一个导向持续发展、永续经营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在化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获得商业机会,在实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绿色营销的变革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首先,绿色营销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人们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失衡、大气污染和生物灭种等环境危机,越来越认识到在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后遗症这些表象后面,隐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然环境的不同文化态度,将在宏观上影响其生态状况。“天人合一”这一东方综合思维模式将获得现代意义,“绿色文化”成为构架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基本文化范式。随着环境教育的普及,生态观念和绿色意识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成为影响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与绿色营销相伴随的是全社会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的转变。今天,我们普遍感觉到,正是那种过度掠夺式的消费方式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这种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危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企业行为缺乏生态观念,那种对自然资源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法,以追求一己的、一时的高效益、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由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追求“经济—生态”双重目标转变,资源配置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企业行为将越来越理智、克制和具有合理性。
再次,绿色营销建立在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愈来愈需要从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中作出选择,“黑色技术”是传统工业遗留下来的机器、石油和电子线路,而“绿色技术”则是以生态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虽然黑色技术永远也不会被抛弃,但随着“绿色科技”(或称“高科技的绿色化”)渐居人类生产方式的主宰地位,一个涉及环境协调,清洁的、无公害化的“绿色产业”将登上21世纪的舞台,从而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出现根本性的改观。目前,“绿色产品”与“绿色市场”的兴起势不可挡,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而且拥有市场广阔、成本低廉等优势,有望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主导21世纪的市场潮流。
最后,绿色营销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不仅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努力地付诸行动。首先,各国在这一绿色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环境和生态问题更主要地是一个涉及民族、国家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更要受到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所以毫无疑问要在这一行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消费者因其切身利益的影响,对绿色营销的关注程度会随着其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提高,他们是绿色营销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其需求规模直接制约着绿色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唯利是图的资本本性曾经造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的“营销近视症”,但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受到越来越严厉的控制,绿色市场的培育无疑是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方的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是这一新的营销方式的重要特征。缺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绿色营销都将遭受挫折。
二、企业行为逻辑与绿色营销的现实冲突
然而,我们面临一个“两难选择”问题:在环保与经济之间企业行为与绿色营销存在现实冲突。从经济学的传统意义来看,企业行为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主要是即期利润,企业现实的经营决策对远期利润的考虑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市场的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市场决策主要依据这两方面的尤其是价格的变化来作出。生态环境因素由于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后果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得到反映,这就意味着企业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无需企业自身作出补偿,反之,其行为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也不能从市场机制中得到回报。由于生态环境这一典型的“外在性”因素的作用,就必然产生私人成本(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社会成本(即社会总耗费)之间的差异,当企业行为造成环境破坏时,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由社会来承担企业为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后果。“外在性”是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污染越发展”这一企业行为悖论的主要原因。
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建立产权制度、运用产权安排与交易来解决“外在性”问题,从而为解决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一方面,它为制定环境法规和政策提供了依据,即通过制定并强制执行环境标准来界定环境产权,并通过征收各项环境税费来实现环境产权的交易,弥补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的差额,并最终实现对环境损害的补偿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它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行为的准则,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要考虑市场价格方面的因素,还必须遵循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各项制度规定。后者可能有损于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主要是即期利润)的实现,但通过这一制度安排,可以使企业的环境短视行为得到矫正,在客观上符合了社会整体对于生态改善的要求。
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经营思想仍然停留在以推销为主的营销导向时期。这是因为:第一,企业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实现规模快速扩张是企业行为的主要目标,表现为宏观的、长远利益的生态环境因素远未成为影响企业运作的“内生变量”。这一点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中表现尤其明显,即企图通过损害消费者健康和牺牲公众环境的行为来获得额外的利益。第二,我国的环境产权机制还不健全,的环境立法和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基层出于地方主义的利益保护,对环保法规执行不严,职能部门在生态环境的管理上亦缺乏力度。第三,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整体水平较低。从消费需求满足的层次来看,只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才会对消费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第四,社会范围内的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如果说我国公众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性已经有了足够认识的话,那么他们对破坏生态环境并对其生存状态造成损害的产品则显然认识不足。由于上述原因,我国除了若干大城市之外,绝大部分地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尚未形成;除了少数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如果这种情况不能迅速改变,我国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国家生态安全计划都将成为泡影,企业在即将到来的全球化的竞争当中,也不可避免地陷于被动甚至遭致灭顶之灾,我们相信这决非是杞人忧天或者危言耸听!
三、主导型的绿色营销发展战略
有关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环境保护抑或环境恶化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规模,更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除了像城市废弃物、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成比例增长外,许多环境问题都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逐渐缓解的,如饮水安全、城市卫生水平、生态改善等都是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并非源于经济规模过大或者增长速度太快,而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过低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换言之是贫穷和落后的产物。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主要河流、矿山的污染治理,并关掉了一大批作为污染源的制造企业,结果不仅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而且极大地缓和了环境压力,成效十分显著。这表明只有坚持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换,采用清洁、有效的绿色生态技术,树立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建立新的绿色消费模式,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则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减少到一个可以容忍、可以承受的水平。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实施绿色营销,其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应当是:主导、教育先行、以法治企、技术创新。
1.主导 我国现阶段坚持以为主导发展绿色营销,主要原因是三个方面:首先,在我国这种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较短的国家,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相反,则具有很高的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28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