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一生清欢-写人作文1500字
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
一首诗,传唱大江南北;
一种人生态度,凝练幸福生活的秘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提起他,总会引起人们亲切的微笑,千百年来,无数人不断地描绘和刻画着他的形象,无数人诵读他的文章辞赋、临摹瞻仰他的书法,最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生平轶事。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是什么造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跨越古今,令无数人追随欣赏?
公元1079年,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个特殊的囚犯-苏东坡,在牢狱的一百多个日夜,旷日持久的大雪里,苏东坡怀念着他一生开始的地方,泯江河畔,一座温暖温暖向阳的小城-眉山。
他的一生,从眉山开始,那时的他年轻气盛,豪气外露,随性自然,来汴京参加科考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一句想当然耳是欧阳修对他最大的赏识。
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自信。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三十岁,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爱民。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在江南绵绵烟雨中,他听见了百姓的哀怨与痛哭,之后无论他是多么小的官,他都不曾丧失内心的温暖,在密州捕蝗虫,在杭州修水井,在远离朝廷的地方,他始终实实在在的为百姓造福。
可是,他不会想到,即使远离了朝廷的暗潮涌动,他的光明磊落依旧会使朝廷中的小人怒火中烧,于是,在他还高枕无忧地为百姓谋福时,他被检举揭发了。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乌台的黑狱,从此成为苏东坡的精神炼狱,一百三十个日夜,在漫天的飞雪中,苏东坡踏上了被贬黄州的路途。谁也不知道,那个曾经慷慨收留了苏东坡的黄州,那时还是一片荒凉之地,一路风尘,苏东坡惊魂未定的踏入黄州,此刻,他内心缓缓沉淀,这个荒远的地方,给了苏东坡无限慰藉,让他可以慢慢适应纷乱王朝的黑暗。
黑暗的夜晚,苏东坡独站江边,望着滔滔江水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呢?定慧小院,海棠树下,望着明月照拂大地的时候,他又在思索什么呢?终于,在安国寺的晨钟暮鼓中,他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关照和反省,逐渐摆脱了内心的困惑与不解。在临皋亭下不舍昼夜江水见证下,苏东坡决心做起了安然的农夫。
公元1082年,中国文学史上充满奇迹地一年,在黄州,苏东坡开始了词的写作,在苏东坡的手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那天,沙湖遇雨,大家都狼狈的躲雨,唯独苏东坡不以为然,没过多久,雨停了,在这急剧变化的阴晴里,苏东坡悠然写下《定风波》。
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豁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罢,政治上的风雨也好,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况且,这么多年,他宦海几度沉浮,不也是风风雨雨这么过来的吗?雪泥鸿爪这四个字宿命般的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
词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他露出久违的笑容,此时的黄州,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演绎出了最完美的历史传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苏东坡是一个永不过气的偶像,人们喜欢他的真,在得意时与民同乐,在落迫时仍怡然自得,李清照曾这样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但正因为这份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的心头回旋。
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随性。面对权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苏东坡有能够从烦恼、悲哀中跳出来的一面,他的内心,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他始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林语堂曾评价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和苏东坡相遇,在苏东坡的艺术世界里,我们重新感受人生,而他也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活过。
一蓑烟雨,他宦海几度沉浮;一生清欢,他超脱世俗、随性豁达;他温情的注视着人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
【网友转载投稿,如有问题清联系我们】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27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