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后感900字
生逢乱世的年代,所有人都是迫不得已的。
有人说,民国时期浪漫伴随着动荡,我想或许是的,我们听过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被他们得甜蜜羡煞旁人的爱情所鼓舞,转眼面向鲁迅所描述的一桩桩悲剧,顿时感到心痛不已,真是冷漠至极。或许是鲁迅他老人家不解风情,又或许是他面向战乱感慨颇深罢了。
呐喊这本书是我小学六年级时读的,当时对于中国历史见识浅薄,读完之后,只觉得情节起伏,人物形象悲惨,但如今在我已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再次回首,便是感慨万分了。当我翻开书的那一刻,所有事情仿佛在我的脑海中一帧帧地播放着,心如刀绞,但又想到鲁迅先生不过是记述了在那个年代常有的事罢了。这本书一共15篇故事,可是那个年代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却远远不止15家,封建礼教在那个年代也是家家户户常有的事.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间,洋务运动之时,大清王朝开始以自救的方式就向西方学习,
而鲁迅先生也是,在那时,他刚满十八九岁时被送去日本留学的。他曾写过一本书叫《藤野先生》,其中记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时所发生的故事,有悲是一笔带过,而喜也仅是一笔带过,却不知其中漫漫留学之路的艰难与歧视,世人皆想与先生共情,但我们并不是生逢战乱又不是留学于日本,又怎样与他共情,懂得他的不易与思想中的矛盾呢。
当他留学之时,看到自己的国家还处于封建时代,他心中又是怎样的矛盾,最终选择弃医从文的呢?
《呐喊》中讲述了血馒头、孔乙己。无情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我清楚的记得第一章《自序》是先生自己的独白,他年少时父亲病故,家庭没了支柱,母亲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供他上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国人困于封建礼教,毅然决定弃医从文,用现实而又冷漠的文笔,尖锐的刺向封建礼教,揭开它背后的荒谬。最终他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
《狂人日记》则是第二章,鲁迅先生将一位迫害狂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在狂人身上发生的吃人事件,屡屡发生,可是谁曾想在那个时代也是常有的事。他无声地反抗着,认为这场封建思想是荒谬至极,文中的狂人清醒之人,但他却被人当成疯子,无法力挽狂澜,这也体现了当代人们无知平庸害怕改变但却无声反抗。而像先生这样的人便用墨水汇聚成力量,将被封建思想压迫的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封建,也正是有他们,所以新中国才会到来,中国才能重见天日。
现如今,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中国也在持续进步,人人有学上,人人都读书,人人有希望,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璀璨的光芒,因为前方灯塔一直亮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定然不负你们用青春祭奠的光辉灿烂。
文章地址:www.myenblog.com/a/19179.html